附:《秦国春秋》测试

非子将精心养育的百匹良马进献给周孝王,这让周孝王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个大骆之戎主动进贡,而且进献的战马品种非常优良,整个大周王朝没人能养出如此漂亮矫健的战马。

喜的是,眼前这个长得相当英武有力的犬丘戎人非子,其先祖居然是赢姓部族的伯益,与先王周穆王的车御造父同宗同源!

既如此,那非子完全可以为予一人所用!

周孝王真的很高兴,他自即位以来,日思夜想的就是强军。他的强军策略中最基本的一条,是大力加强战马建设。

这个建设,一是生产战马,二是训练战马。

只是长期以来,大周王朝就缺乏良马,也缺乏牧马驯马的人才。

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

周孝王下令,在大周王朝范围内,全面征调良马,与犬丘赢族所献良马一起,全部用作种马,与西戎战马配种。

政策好订,但谁去执行呢?

当然是在犬丘嬴族的大骆庶长子非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骆的庶长子非子,受天子征召,赴大周王朝任官,具体负责养马。

嗯,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对,弼马温。

想当年玉帝派孙悟空养马,结果惹出个大闹天宫。现在周天子让非子养马,注定要养出一部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赢秦历史!

据说,出于对非子的偏爱,刚开始时,天子周孝王还想着直接废了犬丘嬴族的公子成,由非子以庶替嫡,继承犬丘嬴族。

但公子成的外公申国国君申侯向周孝王提出了意见,终于被周孝王采纳。

为了让非子安心为大周王朝养马,公元前889年,大周王朝天子周孝王下令,由犬丘赢姓部落首领大骆的嫡子公子成继承部落,号“大骆之戎”。

大骆之戎这支赢姓部落,本就是大骆的嫡长子公子成的,作为庶长子的哥哥非子无怨无悔。

但周孝王不可能让非子吃亏。非子的养马驯马技术,一定可以为大周王朝作出巨大的贡献。

周孝王听取了非子的建议,在汧渭间的水草肥美地带,即今陕西宝鸡市陇县西南汧山至今甘肃定西市陇西县西北鸟鼠山之间,开辟周王室专用马场。

这是一片广阔的区域,非子率领部分犬丘赢姓部众,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专心养马训马,将传承于先祖伯益的牧马驯马技术尽情应用于实践。

短短三年,非子向周孝王提供了大量可直接用于作战的良马。

周孝王非常满意,他也非常感佩非子的敬业精神,在内心感激非子及其部众为大周王朝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贡献,必须重赏非子!

但是,犬丘赢族已经属于非子的兄弟公子成了,奖励给犬丘赢族的都将归属公子成。

怎么办?

对周孝王来讲,这个太简单了。

公元前886年,周孝王下令封非子为秦邑大夫,赏赐秦邑作为非子的食邑,政治地位:附庸。

也就是说,周孝王一个天子令,将犬丘赢姓部落分了家,让非子从部落中分出一半部众,赴秦地修筑秦邑,从此就定居于秦邑了。

秦邑,今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南一带。翻开古地图,我们会眼睛一亮,这可是西线敌人侵入关中平原的咽喉要道,正处陇山道口!

在这里安排一支守卫力量,可以有效地阻止西线的敌人越过陇山道进入汧渭平原,进而侵入关中!

对了,陇山,即大名鼎鼎的六盘山南段,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

也就是说,周孝王将大骆嬴族分了家,一支在犬丘,由公子成继承大骆嬴族;一支在秦邑,由非子别起炉灶。

此举,对周孝王来讲是一举两得,一是让秦邑非子专心为天子养马,二是由秦邑非子控制陇山道,成为大周王朝西线屏障!

现在,秦邑来了,这就是秦国在大周王朝的起点。但此时的秦国,仅仅是非子享受到的一块封邑,秦邑。

说好听点,算是一个小小国了。说难听点,只是一小块地皮。

政治上,只是一个大夫级别的附庸,而不是诸侯国。

什么是附庸?

封地不超过五十里,附属于周王室或其他诸侯国。没有自主权,不像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是独立的。

从级别上讲,在大周王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附庸要排在男爵之后。

但不管如何,这也算是有了个秦国!

而且,秦国一开始就成了大周王朝的西线屏障!这个西线屏障,正好弥补了日益衰落的西周国和西虢国带来的防卫力量下降缺口。

周孝王的封赏中还有一句: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什么意思?赢姓本就源于上古禹帝时期的伯益,理应得到后人祭祀。但现在哪里去了?

历经千年沉伦,久已失祀矣!

周孝王绝对是一位熟读历史的,要真正将非子这样的人才为大周王朝所用,那就必须给他最怦然心动的玩意儿:国家。

哪怕是一个附庸国,但有了国家意味着非子成了国君。

诸侯国君,其主体责任其中之一就是祭祀。

那要祭祀什么?天地神灵,其中包括列祖列宗。

非子的列祖列宗,我们自伯益排下来,都以赢为姓!

现在赢姓的列祖列宗有了法定的、经天子认可的主祭者,那就是秦国!

天下以赢为姓的国家难道没有了,为何只能是秦国?

因为那些个国家,包括徐国、江国、黄国、钟离等,大周王朝哪位天子分封过?甚至有的,还未承认过!

至于那个造父的封邑赵城,虽然与秦国一样,都是大夫级别的附庸,但天子并未给予其主祭地位。

秦国,是天下赢姓十四氏各部落、各国家中,由周天子下令允许祭祀赢姓的国家,这意味着,秦国是天下赢姓宗主!

赢与秦,总算完美地走到了一起,秦国第一任国君非子,我们可以叫他秦非子了。

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获封秦国,掌赢姓祭祀之权,为今后秦国霸业打下了第一根桩基,在秦国历史上实打实地名垂千古!

小主,

第10章西戎这点事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历史出现了附庸级别的秦国,但自山东迁至西北的原赢姓秦国的鸟俗族人,可谓是开枝散叶到了各地。

甚至,本到了犬丘的这支恶来后裔也分成了两部分,一支现在到了秦国,首领为大周王朝附庸、秦国首封君非子,后来发展成了第一天下强国。

一支留在了犬丘,首领为非子的同父异母兄弟公子成,叫大骆之戎,居然仍旧被视为西戎。

那结果可想而知,后来的后来,当然是被灭了。

秦非子有了封邑,那就获得了可以带着自己的族人修城筑邑的权力。

如果没有这个官,你私自建城,那是大逆不道的。

秦非子就在秦地筑起了秦国的第一座城邑,秦邑,今甘肃天水。

奔跑吧,秦非子同志,大秦帝国伟大事业,始于足下,只争朝夕!

嘿嘿,幻想主义了吧?

要知道,当时的秦国虽然有了名号,但很难很难。

摊开羊皮地图,秦非子皱着眉头看着。秦国地处陇山道西口,处于西戎各部的包围。

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赏,意味着彻底归顺大周王朝。

长期以来,西戎各部族屡屡进犯大周王朝,大周王朝更是不断征伐西戎各族。

申国这样的侯爵大国实力强劲还好一点,秦国这样丁点实力的,稍有不慎,分分钟被灭的命。

摆在秦非子面前最重要的事,当然是西戎这事。

因为秦国的周边,几乎全部都是戎族,甚至连秦国前身也是戎族,犬丘之戎。

这些戎族,基本位于大周王朝京畿以西,故统称西戎。

所以,西戎不是一个部落,而是N个部落。

或者说,是由N个部落组成的、对大周王朝这样的中原华夏民族来讲的“野蛮人”。

这样的野蛮人,在华夏民族看来,以华夏中原为中心,按方位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这些野蛮人完全不讲周礼,总是觊觎着华夏中原的富庶,是华夏中原眼里的强盗小偷,是豺狼虎豹,必须始终防范的对象。

周孝王貌似很大方,分封了一个附庸秦国,但这是周孝王从平定西戎的大局角度考虑的一个战略举措。

正如当年周穆王分封了本属“姜之戎”的申国一样,周孝王分封本属“犬丘之戎”的秦国,就是看中他们与一直游荡在西陲的西戎本宗不同之处:来自东方!

这就意味着,在那些本土西戎看来,他们都是外来人口,虽经历了千百年已经落户了,但终归是外来户。

外来户总要受到些不公平不公正待遇,也就是说,姜之戎、犬丘之戎等戎族,与本土西戎存在着天然矛盾。

另一方面,这些来自于东方的原本并非戎族的部落,多多少少有些文化,可以算是文明人,至少能够接受华夏文明,如盟誓这样对中原文化来讲最重要的东西。

有了这两个因素,那就有了可以争取和利用的基础。甚至,对大周王朝来讲,这种利用不要太舒服喽。

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必要时,嘿嘿,完全可以牺牲掉。

申国也好,秦国也好,当然就是大周王朝所利用的工具。

利用完了,甚至可以一把灭了。

如今,秦国建了起来,周天子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有了秦国,消除西戎之患多了一份保险。

秦国国君秦非子绝对不是糊涂虫,他知道天子的战略意图,作为臣子,他只能去努力践行天子的战略意图,将秦国的主体责任增加一条:努力不让西戎之患危及大周王朝的统治。

秦国有多少兵?有多少青铜?有多少战车?有多少战马?有多少战士?

毛想想好了,刚刚从犬丘赢族分家出来的秦国,要什么没什么,一穷二白形容之绝不为过。

这如同当年楚国得以封国时,居然连一头立庙祭祀告祖用的牛都没有,不得不去邻国偷一头小牛来这才完成祭祀。

秦国,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既然没有打人的实力,那就提升承受被打的能力,以及说话做事不得罪人的本事,低调,再低调,人前笑脸迎,只说三分话......

也就是说,一开始,秦国是以软绵绵的形象出现在西陲的,绝对不是什么灰太狼这种级别,可以在西陲各部落间张着牙舞着爪的模样。

真正的大佬,绝对不会甘心当孙子,但绝对懂得如何装孙子!

秦国就这样一边装着孙子,一边闷声发展着。

但可惜,慧眼识英雄的周孝王仅仅当了六年的天子,不幸于公元前886年病逝。

接下来,大周王朝就由周夷王执掌了八年。

周夷王的这八年,是周天子威严急剧下降的八年,不用说戎狄蛮夷,连一些由周天子分封的异姓诸侯,居然也开始不来朝见天子。

南方的楚国国君熊渠,区区一介子爵,居然还僭越封三个儿子为王!

西戎,自然又活跃了起来。各地西戎武装频频进犯大周王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周王朝再弱,也不可能坐视西戎随意进犯。

当时作为王朝西部安全屏障之一的虢国就奉命征讨西戎,在延安西南的洛河北岸大败西戎。

后来,又将入侵的太原之戎打得抱头鼠窜。

如果大周王朝自己不要乱套,那一般情况下戎狄蛮夷是翻不起多少浪花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周王朝到了周厉王时期,真的乱套了,而且是整个就坏掉了。

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上)

公元前878年,周厉王当了周天子。但他三十多年的统治成果,是整个大周王朝彻底被搞坏掉了。

其实,真的也不能怪周厉王,因为大周王朝搞的那一套分封制,到了周厉王时期,把整个周王室都封穷了。

周共王时期,周王室口袋里的钱就花得差不多了。但分封制还一直存在,所以到了周厉王时期,天子整个就成了穷光蛋。

王室直接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少,收入岂不是越来越少了?

收入少了,那如何赏赐那些在打戎狄蛮夷中立功的贵族子弟和列国诸侯?

周厉王不得不搞钱!

可以说,以后的每一任周天子都必须搞钱。

否则,手头没什么可赏赐的天子,在卿大夫以及列国诸侯面前,就没了威信。

周厉王整整当了36年周天子,历史上给予周厉王的评价是统治相当残暴,与民争利非常严重,最后导致民变,被赶出王宫,最后死在外面。

其实,认真分析一下周厉王的为政措施,周厉王绝对是一位有为天子,锐意进取的改革家。

大周王朝自建立开始,实施的是周公、召公世袭卿士一职,即世袭了王朝的执政卿大夫,其中周公坐镇洛邑,召公坐镇镐京,两人分陕而治。

一开始治得好好的,但过了几代,到了后来周厉王时期,周厉王发现,整个大周王朝的国库没了钱!

自己这个天子,居然成了穷光蛋!

这还了得?

责任追究下来,当然是你周公、召公两位执政的卿士之责!

一声令下,周厉王宣布废除周公、召公世袭卿士之职!

把予一人的国库都治理空了,这样的卿士,不当也罢。

治国理政是需要大把大把钱的,大周王朝几代下来,到周厉王时由于没钱了。

为了弄钱,周厉王下决心改革。

周厉王任用了具有经济头脑的荣夷公为卿士,推行改革。

任用了军事能力出众的虢公长父为卿士,强化国防。

朝堂一片哗然,当时的周公周定公同志和召公召穆公同志唉着声叹着气,无奈交出自周公旦和召公奭以来就世袭的两个王朝卿士之职。

随你折腾去吧,大周王朝,是你天子的大周王朝,只要不来惹咱广大贵族阶级利益,咱也就开只眼闭只眼得了。

但是,只要是改革,必然会惹到既得利益者!荣夷公的改革,是在脑袋瓜子特别灵光的周厉王的授意下推出的一连串影响既得利益者的改革。

这个既得利益者,当然是指大周王朝分封制所带来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必须是贵族。

这个贵族,就是天子以下的士大夫阶层。在镐京的话,就是所谓的“国人”。

我们花点笔墨,交代一下周厉王的改革。改革的总设计师当然是周厉王,但具体是由刚提拔为卿士的荣夷公在落实的。

荣夷公,大周王朝宗邦诸侯荣国国君,封国在今陕西户县西一带,最初为伯爵,周厉王时期,因巨大功勋而被提拔为公爵。

荣夷公的巨大功勋在哪里呢?

在于经济体制改革,三条改革措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迅速解决了周厉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钱!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以稼穑为基本国策。播种为稼,收割为穑,重视稼穑,以增收入。

这个不需要多讲,当时是农耕社会,农业是基础,也是最主要的产业。推出相关利农惠农措施,这是利国利民大好事,大家也都接受。

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周厉王的国库慢慢增加。

二是卖官鬻爵。

这个就有意思了,貌似这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卖官鬻爵了,而且是天子主导下的国策之一!

为了弄钱,周厉王看来确实是舍弃了公平正义。

但大家居然也忍了,至少这没有影响到大家的根本利益。

很快,周厉王积聚起了大把的财富。

第三个措施,终于令大家暴怒了!

这个措施,就是维护天子专利!

专利,并非是现代用词,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这个高大上的名词。

天子有什么专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天下,一切的一切,都是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