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完,他又在阿月的帮助下,爬到旁边的山崖上,用一片干净的荷叶,小心翼翼地收集叶片上凝结的露珠。晨露清亮甘甜,一滴一滴,好不容易才集了小半荷叶。
阿牛捧着荷叶,回到古藤下,像照顾一个病人一样,将晨露一滴一滴地、轻柔地滴在古藤的伤口上。那干枯的断口,仿佛久旱的土地遇到了甘霖,慢慢地吸收着露水。
做完这一切,阿牛又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才和阿月一起回了家。
奇怪的是,从那天起,他后背的疼痛,竟然真的减轻了。虽然疤痕还在,但那种钻心的疼,变成了可以忍受的隐隐作痛。
阿牛不敢怠慢,从此以后,每天天不亮,他都会去后山,给古藤道歉,浇灌晨露。风雨无阻。他不再砍伐那片林子,反而开始清理古藤周围的杂草,给它培土,像侍奉一位长辈一样。
渐渐地,阿牛的性子也变了。他不再急躁,不再蛮横,变得沉稳而谦和。村里人都说,阿牛像是换了个人。
一个月后,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阿牛心里忐忑不安,早早地就躺在了床上。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他后背上。他紧张地等待着那熟悉的剧痛。
可是,一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发生。
那折磨了他一个月的剧痛,没有再来。他后背上的藤蔓疤痕,虽然还在,但已经不再发红发紫,而是变成了淡淡的银白色,摸上去也不再坚硬,变得柔软了许多。
阿牛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是古藤原谅他了。
第二天,他照常去后山,发现古藤被他砍伤的地方,竟然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充满了生机。
后来,阿牛放弃了给妹妹准备“风光嫁妆”的想法。他用自己的双手,在山脚下开了一片荒地,种上了果树和茶树。他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阿月也看明白了,嫁给了村里一个忠厚老实的庄稼人,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阿牛一辈子都没娶亲,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顾那片山林和那棵古藤上。他时常会跟村里的孩子们讲自己的故事,告诉他们:“山里的每棵树,每根草,都有生命,都有灵性。人要懂得敬畏,你敬它一尺,它便会让你一丈。”
而那个关于“藤索记仇”的故事,也就在青石村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了下去,成了一个警世恒言。阿牛后背上那银白色的藤蔓疤痕,也成了他身上一个独特的印记,时时提醒着他,也提醒着后人:万物有灵,举头三尺,皆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