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那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苏老夫人本是官家小姐出身,一生顺遂,相夫教子,何曾受过如此打击?眼见丈夫含冤病重,家道中落,她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身体也自此垮了下去,终日与药罐为伴。
次年寒冬,苏明远带着满腔的冤屈与不甘,溘然长逝。
临终前,他拉着苏文清的手,浑浊的老眼里满是不甘与嘱托:“清儿…苏家…清誉…要靠你了…”这句话,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年轻的苏文清肩上。
父亲的离世,不仅带走了苏家的顶梁柱,也带走了苏府最后的荣光。庞大的宅院日渐显出破败之象,为了维持体面和给母亲治病,家中田产、值钱的古董字画变卖了不少。
苏文清的科举之路也因此中断,需守孝三年。重振门楣的希望,家族复兴的重担,母亲晚年的依靠,都沉沉地压在了他这个刚刚经历巨变的年轻人身上。
正是在这风雨飘摇、前途晦暗之际,苏文清毅然娶了婉娘。
婉娘并非高门显宦之女,甚至与当时的苏家相比,可谓门第悬殊。她只是临州城里一位清贫老秀才的独女。
这位老秀才学问不错,但性情耿直,屡试不第,只能靠开蒙童糊口,家徒四壁。
婉娘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虽生活清苦,却在其父教导下,知书达理,性情温婉娴静,更难得的是有一种身处逆境却不怨天尤人的坚韧。
苏文清与婉娘,算是青梅竹马。幼时,苏明远曾赏识婉娘父亲的学问,偶尔请其过府探讨诗文,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便有了接触。
后来虽因身份差异,交往不多,但彼此印象都很好。
苏家鼎盛时,不乏有豪门望族前来提亲,但苏文清却对那些矫揉造作的千金小姐并无好感,心中反而时常浮现出那个在父亲书斋角落安静看书、眼神清澈的婉娘身影。
苏家败落之后,世态炎凉,苏文清更是看透了人情冷暖。当母亲试探地问他婚事时,他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婉娘。
苏老夫人起初有些犹豫,毕竟以苏家曾经的门第,娶一个教书先生的女儿,实在算是“低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