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可以答应初步接洽。但有三个条件——第一,你们派来的人,得能吃苦,不是来游山玩水的;第二,技术交流,得双方认可后再定内容;第三……”他盯着我,“你们得先试种一季沙金薯,让我们看看你们的土能不能养活它。”
“可以。”我毫不犹豫,“种子你们提供,地我们出,收成按三七分,你们七,我们三,权当学费。”
他一愣,随即大笑:“好!有魄力!那就这么说定了。”
临走前,他忽然问:“你们……真有你说的那些农具?什么自动耕地、智能浇水?”
“目前是半人工辅助。”我坦白,“但框架已成,只差完善。若合作顺利,未来我们甚至可以联合开发适合沙地的模块化工具。”
他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张粗糙的皮纸,递给我:“这是我们那边用的一种‘沙壤肥’的粗略配方,用骆驼粪、沙棘灰和一种矿土混合而成,肥效猛,但配比失当会烧根。你们若有兴趣,可以研究。”
我接过,指尖触到皮纸上的刻痕,心中一震——这是他们愿意迈出的第一步。
回村的路上,顾柏舟问我:“真要让人去那么远?”
“去。”我说,“人走出去,眼界才宽。我们不能总等着别人来买我们的东西,得主动去知道别人缺什么,有什么。”
夜深,我坐在灯下,将今日对话一一记入日志。最后一页,我写下:“合作之始,不在利多利少,而在彼此看见。他们看见我们的秩序,我们看见他们的韧性。互补,才是长久之道。”
笔尖顿了顿,我又添了一句:
“下次见面,带‘模块化运输车’的设计图去。”
窗外,北坡的滑道已修好,新装的竹筐静静悬在溪流上方,像一只待发的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