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瓦片碎裂的声音惊动了那些人,他们立刻循声而去。
我趁机溜出庄园,一路狂奔。直到确定没人追上来,才停下来喘口气。
回到村里已是深夜。我把种子小心地收好,心里明白,后续还有更多难题等着我们。
第二天一早,我就召集大家开会。
“种子找到了。”我拿出那袋赤玉米,“接下来,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系统的种植指南来操作。”
我打开系统,调出种植数据:赤玉米对土壤酸碱度、光照强度、温度湿度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稍有偏差,就可能绝收。
“悦娘,这太难了。”一个姐妹皱眉,“我们连普通的玉米都没种过这么精细。”
“但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我说,“而且,只有成功种出赤玉米,我们才能拿到贷款资格。”
于是,我们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土地要重新翻整,施入特定比例的有机肥;水源要过滤,确保无杂质;还要搭建遮阳棚,调节光照时间。
每天清晨,我都亲自检查每一项数据,确保没有疏漏。柏舟和孩子们也加入了照料队伍,承安负责记录每日生长情况,雅柔帮忙浇水。
日子一天天过去,嫩绿的芽苗终于破土而出。
可就在我们松了一口气时,系统却发出警告:
【检测到赤玉米幼苗出现轻微枯萎迹象,建议立即调整灌溉方案。】
我赶紧查看土壤湿度,发现确实有些偏干。连忙修改灌溉计划,增加早晚两次喷洒。
几天后,幼苗恢复生机,叶子变得油亮翠绿。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赤玉米进入抽穗期时,天气突变,连续三天阴雨不断。雨水会导致花粉无法正常传播,影响授粉。
“必须人工授粉。”我说。
我和柏舟连夜赶制毛刷工具,带领村民们逐株进行授粉作业。大家的手都被叶片割破了,但没人喊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授粉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