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渐渐熄灭,余烬里跳动着微弱的光。我站在晒谷场边,望着天幕上稀疏的星辰,耳边还回荡着村民们爽朗的笑声和孩子们兴奋的喊声。
有机作物顺利通过了检测,第一批产品已经发往镇上的市场。李老板那边传来的消息也令人振奋——消费者对这批蔬菜反响热烈,甚至有几家新开的酒楼主动联系他,希望能长期供应我们的有机食材。
“悦娘,明天得把剩下的豆角都摘完。”顾柏舟走过来,手里拎着一盏油灯,灯光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
我点点头:“嗯,趁着天气好,咱们抓紧时间采摘、打包。”
他看了我一眼,轻声道:“你也早点休息吧,这几天忙坏了。”
我没说话,只是笑了笑。心里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便召集了几位村民,在家中书房整理起种植记录。为了申请有机认证,必须提供详尽的种植过程资料,包括种子来源、施肥频率、病虫害防治方法等等。系统自带的记录功能帮了大忙,它自动追踪了每一株作物的成长轨迹,甚至连哪一天用了哪种天然肥料都清清楚楚。
林婶一边翻看资料,一边感叹:“这东西可真神了,比我们记账本还准。”
我笑着点头:“是啊,有了这些数据,咱们申请认证的时候也能更有底气。”
就在整理到一半时,我发现了一组特别的数据。那是关于一种特殊种植法的记录,名字叫“共生循环种植”。系统里解释说,这种方法利用不同植物之间的互利关系,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我之前在田间尝试过一次,效果确实不错,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它的系统性价值。
我把这项发现告诉了大家,并建议将它作为我们未来推广的一个重点方向。
“这个可以写进宣传册子里!”林婶眼睛一亮,“到时候别人一看就知道咱们不是瞎种,是有讲究的!”
接下来几天,我们一边继续采摘、发货,一边准备认证所需的全部材料。整个村子都忙碌起来,连孩子们也学会了帮忙整理纸张、贴标签。
终于,在一个月期限前的最后两天,我们将所有资料提交给了认证机构。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审核人员在初步查看后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其中最棘手的一项是:要求实地考察我们的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