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界面在完成生态种植任务后焕然一新,功能栏多了几个我从未见过的选项。最显眼的是“基因编辑”模块,旁边还有一个闪烁的小红点提示有未读说明。
我点开一看,密密麻麻的文字扑面而来,什么“碱基对序列调整”、“性状表达优化”、“抗逆性增强系数”,看得我头晕目眩。
“这哪是给人看的说明书……”我喃喃自语,手指滑动页面,越往下看越觉得这不是个能轻松上手的功能。
我深吸一口气,拿起纸笔,把关键信息一一抄录下来。接着翻出系统的种植指南宝典,查找这些术语的通俗解释。有些词汇连宝典里都没有详细说明,只能尝试向系统提问。
“请问‘CDS区修改’具体指的是什么?”我输入问题,等待回复。
几秒钟后,界面上跳出一段新的解释,用更易懂的语言描述了基因编辑中关键区域的作用机制。
我一边记录一边点头,心里却明白,光靠这些理论知识远远不够,真正操作起来恐怕会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正当我埋头研究时,系统又弹出一条提示:
【部分基因编辑资源仅限春季采集,地点:西岭山谷】
我皱了皱眉,记下这条信息。西岭那片山林我一直没怎么涉足,听说那边野兽多,而且地形复杂,得找个合适的时间再去探查。
第二天一早,我便召集了几位村民,打算带他们一起去采集一些可用于基因编辑实验的基础材料——比如野生番茄、耐旱豆类,以及几种虫害严重的本地作物作为对照样本。
“悦娘,这些叶子都生了斑点了,你还要?”承安蹲在地上,指着一片枯黄的菜叶。
“正因为它生病了,我们才需要它。”我蹲下来,轻轻掰下一小块叶片,“我们要看看它是怎么生病的,再想办法让它变得更强。”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帮忙收集样本。
回村后,我把采集到的植物材料分类存放,并开始在系统商店预订所需的试剂和工具。可惜库存不足,很多关键材料都要等补货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