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基因初探,培育抗灾作物

“悦娘,真的长出来了!”小柱激动地喊道。

我也忍不住笑了:“是啊,我们成功了第一步。”

柏舟走进来看到那株小麦,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就是你说的新品种?”

“对,初步测试显示它比普通小麦抗旱性强,而且不容易被虫害侵蚀。”我说,“如果我们能大面积推广,今年的收成就有保障了。”

他用力点头:“那你继续做下去,我会安排人手配合你。”

有了这次的成功,我信心大增,开始扩大实验范围。我又选了几种常见作物,如玉米、红薯和豆类,分别进行基因改良。每一次调整都像是一次冒险,但每次看到新苗破土而出,我都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于实验场地有限,许多样本只能轮流进行测试,效率并不高。再加上部分基因组合不稳定,有些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变异,甚至出现了一些我不曾预料的现象。

比如有一次,我为了提高一种豆类的抗病能力,加入了某种未知的基因片段,结果植株虽然抗病力增强了,但豆荚却变得异常苦涩,完全无法食用。

我看着那一排皱巴巴的豆荚,叹了口气:“看来,不是所有组合都能成功的。”

小柱挠挠头:“那我们是不是得重新设计?”

“嗯,得重新设计。”我翻开实验记录本,“我们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提升作物的抗灾能力,又不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

我决定借助系统中的“环境模拟”功能,为每一组实验作物创造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这样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干扰,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同时,我还向系统社交平台上的其他玩家请教,看看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果然,有几个玩家已经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分享了一些关键数据和调整方法,对我帮助很大。

在他们的建议下,我对几组基因进行了微调,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组合。这次,我选择了一种常见的水稻作为实验对象。

经过十几天的努力,第一批改良后的水稻终于成熟了。它们不仅颗粒饱满,而且茎秆坚韧,即使在风雨中也能挺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