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时光种子库:每颗心都在发芽,每个故事都在长大

"尝尝这个!"王阿姨给林深夹了块红烧肉,"用的老杨叔种的生姜,刘奶奶腌菜剩下的酱油,张大爷的柴火灶炖的——这叫'社区味道',别处吃不着。"

沈砚舟举着相机拍大家吃饭的样子,镜头扫过每个人的笑脸:李大爷的假牙上沾着红薯泥,张大爷的胡子上挂着糖渣,小虎正给陈叔比划3D打印机的新功能,陈叔边吃边打手语,眼睛笑成了月牙。

"你看那边!"沈砚舟突然拽林深的胳膊,镜头对准角落里的一对新人——正是当年用社区竹篾做婚礼装饰的小夫妻,怀里抱着个刚会走的娃娃,娃娃手里攥着个迷你竹篾灯笼。"他们说要给孩子存个'成长种子',每年拍段视频,十年后连同款灯笼一起打开。"

下午的封库仪式,比当年办第一届展销会还热闹。社区乐队奏起小虎写的《街坊交响曲》,笛子是3D打印的,二胡弓是陈叔用竹篾做的,鼓面蒙的是王阿姨改衣服剩下的布料。林深和沈砚舟站在玻璃柜前,手里捧着最后两个"种子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这瓶里有三样东西。"林深举起瓶子给大家看,"一是咱社区的第一本积分本,首页还粘着张大爷掉的木花;二是沈砚舟拍的第一支纪录片的U盘,拍的是刘奶奶腌菜的第一天;三是张纸条,写着'其实刚开始我总怕搞砸,是大家的热乎劲给了我底气'。"

沈砚舟举起自己的瓶子,里面飘着个小小的竹篾风筝:"这是陈叔教我编的第一只风筝,线是小虎用3D打印技术加固的。里面还有段录音,是我偷偷录的社区的声音——张大爷刨木头的声,刘奶奶拌酱菜的声,小虎笑的声,陈叔编竹篾的声......十年后打开,保证还能听出谁是谁。"

当最后两个瓶子挂进竹篾网,林深按下了玻璃柜的锁——锁是小虎设计的,得用张大爷做的木钥匙和陈叔编的竹篾密码同时开启。广场上突然安静下来,只有风穿过竹篾网的呜呜声,像无数人在轻轻哼歌。

"十年后谁来开锁?"穿背带裤的小姑娘举着手问,她手里还攥着上午做的"种子瓶",里面是片自己画的社区地图。

"当然是你们!"林深蹲下来跟她击掌,"到时候小虎哥哥教你们用新科技,张爷爷他们给你们讲老故事,咱们再办场更大的庆功宴!"

夕阳西下时,人群渐渐散去,但谁也舍不得走太远。张大爷在给木工房的新徒弟演示刨子,刘奶奶把没吃完的酱菜分给大家,陈叔带着小虎在广场上试飞新做的竹篾风筝,风筝尾巴上挂着个小灯,亮起来是"街坊好货"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