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朱文正的辞表被驳回,朱元璋却收到了他留下的印信——欧美总督府的虎符静静躺在锦盒中,旁边压着一封家书。
朱文正已带着家眷,趁夜乘船离京,只留下一句“臣在欧美遥祝陛下龙体安康,江山永固”。
消息传到乾清宫,朱元璋砸碎了满案的奏折。
他站在地图前,手指重重戳在“欧美”二字上,那里是朱文正打下来的万里封地,隔着万里重洋,如今竟成了侄儿避世的桃花源。
“传旨!”老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发金牌,命朱文正即刻回京!若他抗旨,咱便撤了他的封地,贬为庶民!”
第一道金牌发出,石沉大海。
第二道金牌追到港口,只看到远去的船帆。
第三道金牌通过驿站快马加鞭送往沿海,却被朱文正留在当地的属官婉拒:“英王殿下说,他已将封地军政交予朝廷,此生再不踏足中原。”
短短半月,十二道金牌从京城发出,一道比一道急促,一道比一道严厉。
最后一道金牌上,朱元璋亲笔写下:“文正速归,否则咱诛你全家!”
可送到欧美时,朱文正正在主持新港口的落成典礼,他接过金牌,看后只是沉默着烧了,转身继续为当地百姓分发粮食。
消息传回京城,朱元璋在乾清宫枯坐三日。
总管太监看着老皇帝鬓边新添的白发,小心翼翼地禀报:“陛下,晋王朱赞煊派人来京述职,要不要召见?”
“朱赞煊?”朱元璋愣了愣,才想起那是朱文正的长子,被封为晋王,驻守朝鲜半岛已有十年。
当年朱文正离京赴欧美,将弱冠的儿子留在朝鲜历练,如今已是能独当一面的青年王爷。
老皇帝眼中忽然闪过一丝光亮:“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