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一波三折终成空

只要文渊人品没问题,那他还会继续运作一下,让《背叛》在燕京出版社出版。就算不能在燕京出版社出版,那去其它厉害的出版社出版也不成问题。

李华自信自己的人脉还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决定去山城前,李华在脑海中想到一个人。

那个人还是文渊认识到一个熟人。

第三中学的校长。

李校长和李华有几分关系在,只不过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

平常肯定不用联系,去山城的话,肯定要通知一声。

出远门,人生地不熟的。

能找一个亲戚,是十分不错的。

李华先打了一个电话,给自己老婆。

然后老婆联系了一下儿子,儿子又联系了了自己的一个兄弟。

儿子的兄弟其中一个表亲,这才拿到了李校长的电话。

李华拿到了电话号码,打了过去。

“喂,你是。”李校长说。

李华不客气的道:“你好,我是李华,小李是你吧。”

李华和李校长的年纪差不多大,叫小李是因为两人都算文学界的人,在文学界厉害的人就是老师。

李华比起李校长来说,在文学界,那就是大象和老鼠的区别。

李华叫李校长一声小李一点都唐突。

当然,如果两人在现实中关系很铁。

那就不会叫小李。

李校长被叫了一声小李反而很乐呵:“李华老师我倍感荣幸,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校长在文学界主要依靠的是黄三的关系。

文学界分为理论派,和实践派。

理论派自己不搞文学创作,但他们会给经典名着做研究和分析。

像龙国的三大名着之一,《千楼梦》又称《石头记》。

国内的一个组织,专门研究《千楼梦》,这些人就被称为千学家。

这里面每个人都在文学界中有泰山北斗的地位。

理论派一些大师,一些研究名着的书,是备受人追捧的,丝毫不比实践派弱。

比如,理论派的大师龙千越,有《龙国世界哲学历史》,这一本书写满了龙国哲学的一些事情。

谁不给龙千越面子,谁不佩服这位大师

又如李天明,这位研究儒学的大师,当代研究儒学绕不开的头等人物。

这些人名气不大,在文学界的地位却如日中天。

实践派的一些作家也非常的多。

两者是一个地位的。

当代的黄三就是理论派大师。

李校长对文学还是研究颇深的。

李华也不废话开口:“我要去山城一趟,到时候我到了在联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