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估计上头也是加班加点儿的在干活。
抄文件也是个大工程!(过去没有复印机,印发的文件到基层都是抄送。)
俩人腿儿着去,这不远不近的,走急了还有点儿出汗呢。
福平申请:“爹,咱们家再买个自行车吧,二手的都行。
不然这么多人,万一有点儿啥事儿,都拉不开栓。”
杨远信想了下:“也行,等闲了你们哥俩去旧货市场看看。(1953年国营信托商店尚未成立,一直等到公私合营56年才成立。)
咱家那个自行车,买的时候放出风声说是给福安娶媳妇使。
现如今看看,福安自打夜校毕业之后,反倒用不上了。
我昨儿还特意问了下街道办的自行车。
一二十号人,总共就一辆旧车公用。
至于领导个人配车,问了下要求,我们街道办,连主任兼书记都不够格配自行车,别提我们两个副职了。”
(1953年处于计划经济初期,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属于紧缺物资,通常按行政级别分配。街道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派出机构,其主任一般为科级干部,未达到当时普遍配备自行车的行政级别,通常需县团级以上。)
杨福平听到这挺乐呵:“没事儿,不配车,咱们自个儿家买,就是还得麻烦杨副主任多走两天路。”
家里人不管男女都有工作,要是瑟缩着装穷,那才奇怪呢。
两辆自行车,轻松拿捏。
爷俩迈进街道办的时候,粮食办事处正在院儿里的公告板上贴告示。
杨福平连嘴都不用张了,站在一旁等人贴完。
只见上面清晰的写着:(一)凡在北京市居住并已办理正式户口登记的居民(农业人口除外),一律每人每月供应面粉8斤;
(二)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教育卫生工作人员、三轮车工人、搬运工人、手工业者及所有公私企业职工本人,每人每月增加供应面粉4斤,连前共计12斤;
(三)对国营工矿、交通、建筑等企业(不包括银行、贸易系统)职工和100人以上的私营工矿企业职工本人,每人每月再增加供应面粉6斤,连前共计为18斤。······在郊区农民中,完全不种粮食的菜农,按一般市民供应面粉每人每月8斤。······
看完了之后,杨福平进人家办公室,把这份31号新鲜出炉的《面粉计划供应实施办法》挑重点给抄了下来。
按粮食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解释,居委会都已经通知各家各户了。
估计下月1号就是明天开始,就会有人领购买证。
杨福平没敢耽误事儿,笔记本往怀里一揣,小跑着往粮店去。
先给店里的人培训,念完之后,大家都挺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