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两袋花生

灶上还有火光,看样子里面还有人,路过的时候,杨福安扭头跟他哥说道:“我闻着有炸丸子、炒腰花,嗯···还有酸辣汤······”

杨福平赶紧叫停:“行行行知道了,等出了孝,哥领你去内明起吃涮羊肉去!别流哈喇子了!”

想想也是可怜,常人日子都是越过越红火。

自己跟福安还好,小时候过的不错,就是碰上了小本子的那八年,也没挨过饿,顶多是有时候吃的不太好。

只是家里的俩孩子,吃啥好东西都是没见识的样儿。

杨福平决定,得多淘换点儿东西给孩子尝尝。

不然等再大几岁,听到爷爷讲古,说太爷爷当年去过六国饭店,爷爷去北海公园里喝过红酒、东交民巷吃过西餐,爸爸小时候也是吃过春华楼的松鼠鱼跟正阳楼的螃蟹,一准儿会认为在编瞎话。

眼见着要进家门,杨福平问弟弟:“咱们胡同口卖糖油果子跟油条的是不是出摊儿了?”

一提起吃的,杨福安的智商就上升不少:“可不是嘛,刚开始开到隔壁胡同里头,守着里面的三叉路,还当是当年小本子在那会儿干买卖呢,随时准备逃跑。(粮油跟糖都是军管物资,就是从黑市上买到了去做买卖,也是会有被抓的风险)

这个月估计是瞅着不会反复了,大着胆子又摆到了胡同口。”

杨福平点点头没说话,进屋先提盏煤油灯跟弟弟一起下了地窖,把花生归置到地窖里打好的架子上。

打发弟弟先去睡觉,杨福平把钥匙送还给他妈,顺便说了声今儿运回来的是什么。

李水仙一听,这玩意儿就不会便宜,立马就要进里屋取钱,被杨福平给按下了手:“妈,你这是干啥,我挣的虽然不多,可平日也没处花去,家里里里外外的开销都是你跟我爹在支应,我给自己家买点儿东西哪还能这么算账。”

杨远信这回没打圆场:“听你妈的,多拿点儿钱,不拘什么粮食,每天买点儿,别管什么年月,囤点儿粮食总是没错。”

杨福平一听,这话里有话,疑惑的看着他爹。

杨远信直接开口:“今儿我那茶庄来人了,多聊了几句,说起来现如今市面儿上的物价,仨鸡蛋都卖到小五十块钱了!”

呃,这才一个月,法币又折掉不少。

照这个趋势,离当厕纸也不太远了。

转念一想,不知道自己家法币剩的还多不多!

想啥来啥,李水仙拿出来个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