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这是沪市制药厂送来的,他们才钻研两三年,有这样的成果很不错了。”
部长却未立刻回应,脸上的神色复杂难辨,像是怀揣着重重心事:
“付院士,以您的专业眼光来看,青霉素的生产效价达到每毫升单位,这个数值,在我们的现实条件下,真的合理吗?”
付院士闻言,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他缓缓摇头:
“在国际上,这样的高效价或许并非不可能,但就我们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
说着,他轻轻叹了口气。
部长又问:“那我要是说,在我们现有基础上,发展效能提升98%,结晶纯度突破96%,生产周期缩短23%,这样的数据,有可能吗?”
他话音刚落,整个房间气氛凝重起来。
这样的数据比之前说的更离谱。
付院士的脸色变得异常严肃,他缓缓摘下老花镜:
“部长,我理解您对这项技术的渴望,但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这样的奇迹性提升,除非有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否则在现实条件下,绝对不可能做到。”
部长:“你们看看这份报告。”
他将第二制药厂的两份报告轻轻推至付院士面前,纸张边缘已经被他攥的微微发卷。
付院士以为自己看花眼了,伸手摸向鼻梁,才意识到老花镜还挂在胸前。
戴上眼镜,他再次审视起来,眉头渐渐拧成一团。
“不可能……这培养基的优化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稳定性甚至超越了国际水平!”
“还有这青霉素提纯报告,效价、纯度、生产周期的数据,完全是说谎。”
另一位院士也觉得不太可能:“我之前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南至市的第二制药厂。”
部长看向旁边的助理员。
助理员翻了翻手中资料:“第二制药厂是半年前办的厂,他们厂申请的青霉素研究项目,立项时间是在……三个月前。”
三个月前?
三个月的时间给出这样的实验成果,简直就像个笑话。
部长的血也冷了,面色发沉:“如果这是造假。第二制药厂是怎么说服省军区后备部,直接把文件递到我桌上的?”
助理员额头冒汗:“我去打电话。”
部长说:“我亲自来。”
电话那头一阵忙音后,终于传来沉稳的声音。
部长神色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