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社区消夏晚会的“魔音穿耳”与笑到肚痛的才艺大赏
大暑的晚风带着点烤串的焦香,李淑琴举着手机支架往社区广场跑时,被地上的电线绊了个趔趄。抬头一看,杨永革正踩着梯子往槐树上挂彩灯,张大爷蹲在树下递灯泡,两人配合得像两只忙着搭窝的燕子——准确说,是杨永革踩滑了梯子,半个身子挂在树杈上,手里的彩灯串“哗啦”散开,缠在张大爷的拐杖上,像给拐杖戴了串彩色的项链。
“家人们!社区消夏晚会彩排现场直击!”李淑琴笑得镜头都在颤,“今天主打一个‘老年组破音大赛’,错过这波魔音穿耳,得等明年夏天才能重温!”
弹幕里的“哈哈”像刚冰镇过的汽水似的冒出来:
“杨师傅这挂彩灯姿势,比彩灯还亮眼!”
“张大爷的拐杖成‘圣诞树’了!建议直接当舞台道具!”
“李奶奶呢?她的‘压轴独唱’该不会还在活动室练嗓子吧?”
话音刚落,李奶奶拎着个红色麦克风(其实是玩具店买的扩音器)从活动室冲出来,红运动背心外面套了件亮片坎肩(广场舞大赛剩的),坎肩的亮片掉得像夏夜的萤火虫,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歌单。“磨蹭什么呢!”她把歌单往杨永革头上拍,单页飘落在彩灯串里,“《青藏高原》的伴奏都快生锈了,再不开音响,我这‘社区帕瓦罗蒂’要当场罢演!”
这场消夏晚会是街道办为了“给街坊们降温”搞的,允许大家自由报名才艺,节目不限形式——结果报上来的除了唱歌跳舞,还有周砚田的“鸡叫模仿秀”、王大爷的“吞剑表演”(其实是吞筷子)、刘阿姨的“鹦鹉学舌脱口秀”,最离谱的是张大妈,居然要表演“红绸扇劈砖”,说“要让年轻人看看老年人的厉害”。
周砚田的鸡家族被安排在第一个出场。他特意给老三戴了顶小礼帽(用薄荷糖纸糊的),周小砚和李小芳站在他的肩膀上,公鸭和母鸡则在旁边“和声”,像支训练有素的“家禽乐团”。杨永革凑过来打趣:“老周,你家鸡是唱《鸡叫进行曲》吗?我提前堵上耳朵。”周砚田瞪他一眼:“我家老三能模仿李奶奶咳嗽,比你唱歌好听!”
第一个节目“鸡叫模仿秀”刚开场就出了岔子。老三戴着小礼帽,梗着脖子“咯咯”叫,确实有几分像李奶奶的咳嗽声,可周小砚突然从周砚田肩膀上飞下来,直奔杨永革的裤兜——里面藏着给煤球的猫条,结果猫条没叼着,把杨永革的裤兜啄出个洞,露出里面的花秋裤,上面还印着去年的“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