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银锭落炕·日子起新烟

傻妞想了想,点头:“也是。那雇谁?还去村口挑能搬石头的?”

“不用那么麻烦,”杨永革说,“让赵村长问问,村里有没有闲着手的妇人,让她们来帮忙滤浆、切豆腐,工钱给低点,她们也乐意。”

当天下午,赵老实就领了三个妇人来,都是村里手脚麻利的,其中一个是张婆婆的儿媳妇,叫春桃,前阵子张婆婆生病,傻妞送过豆腐,春桃一直记着情,来了就挽着袖子干活,一点不生分。

添了人手,作坊里更热闹了。妇人们围在大盆旁滤浆,粗布兜被浆水坠得沉甸甸的,她们手巧,滤得又快又干净;伙计们推着磨,黑驴“豆宝”在一旁甩着尾巴嚼豆饼,时不时“咴咴”叫两声;傻妞娘带着春桃腌豆腐,把切好的豆腐块摆在苇席上晾,傻妞蹲在旁边数,数到第三十块就喊:“够一缸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永革则在灶房琢磨新吃食。他想起以前吃过的豆腐皮,就把煮好的豆浆晾在浅盘里,等表面结了层薄皮,轻轻揭下来,晒干了就是豆腐皮。傻妞拿起一张瞅,薄得透光,像纸似的:“这能吃?”

“能,”杨永革用油炸了一张,脆生生的,“撒点盐就能当零嘴,也能炖肉。”

傻妞尝了尝,脆得“咯吱”响,眼睛亮了:“这个也能卖给王掌柜!”

正忙得热火朝天,聚福楼的伙计又来了,这次没赶牛车,是步行来的,跑得满头大汗:“杨大哥!傻妞掌柜的!王掌柜让我来催,说城里的客人等着吃桂花米粉呢!”

“这就好!”傻妞往蒸笼里瞅,“刚蒸好!”她手脚麻利地把米粉装进布兜,往伙计手里塞,“快回去吧!别让客人等急了!”

伙计刚走,傻妞突然想起啥,往杨永革跟前凑:“咱是不是该给作坊起个名?王掌柜的聚福楼有名字,咱的豆腐坊也得有个名。”

杨永革想了想:“叫‘豆香居’咋样?又有豆子,又有香味。”

“好!”傻妞拍手,“就叫豆香居!我这就去让赵村长给写个幌子!”

赵老实写得一手好字,听了乐呵呵地答应,找了块粗布,用墨笔写了“豆香居”三个大字,晾干了就挂在院门口,红绸子系着,风一吹飘飘荡荡的,老远就能看见。

村里人路过都来瞅,张婆婆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笑:“傻妞家出息了,都有字号了。”

日子像石磨里的浆水,慢慢淌着,不知不觉就过了半个月。酱豆腐腌好了,揭开缸盖,酱香混着豆香往出冒,傻妞捏了块尝,咸中带香,比鲜豆腐更有嚼头。王掌柜来拉豆腐时见了,眼睛直发亮,当场就订了二十斤,说要给城里的客人送过去。

这天傍晚,杨永革算完账,往炕上一坐,傻妞正把新赚的银子往炕席底下塞,塞完了数了数,突然“呀”地喊了一声。

“咋了?”杨永革吓了一跳。

“够一百五十两了!”傻妞指着银锭子笑,“咱能盖房了吧?”

杨永革也愣了——这阵子忙着添活计,竟没留意银子攒了这么多。“够了,”他点头,“明天就去找赵村长,让他帮忙看看地基。”

第二天一早,赵老实就带着村里的瓦匠来了,围着傻妞家的院子转了转,又往村东头的空地指:“那儿好!离河边近,取水方便,也离你家老院近,照应着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