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京城出事

文臣武将 慕城玖 2140 字 2天前

皇帝的目光落在赵善身上,语气带着几分试探:“善儿,李丞相所言,是否属实?”

“回父皇,李丞相所言,实属谬误。”赵善微微躬身,声音清晰而坚定,透过殿内的寂静传至每个人耳中,“儿臣自六岁起,便由太傅顾大人亲自教导,《诗经》三百篇能诵能解,《礼记》要义亦烂熟于心,何来‘未开蒙’之说?”

“公主此言,可有凭证?”李丞相立刻追问,语气咄咄逼人,“顾太傅乃是公主的授业恩师,亲疏有别,其言难免有偏袒之嫌。若公主不能出示实打实的凭证,臣恐百官心有疑虑,反而有损皇家威信。”

“凭证自然有。”赵善从容应答,“儿臣幼时诵读《诗经》,每篇皆有批注心得,这些手稿皆由太傅亲自审定圈点,如今都妥善存放在韵卿宫的书阁紫檀木柜中。父皇可即刻派人取来,供百官一一查验。”

皇帝见状,当即颔首吩咐内侍:“速去韵卿宫取公主的诵读手稿,不得有误!”李丞相脸上的得意淡了几分,却仍不肯罢休,待内侍领命退下后,又高声道:“陛下,即便公主确已开蒙,可‘昭阳’二字分量过重!前朝之中,唯有皇后方能使用此封号,公主虽为嫡出,却尚未婚配,身份未稳,用此封号,恐有不妥,还请陛下三思!”

这才是李丞相真正的目的——借封号之事做文章,动摇赵善的地位。顾尘卿气得拳头攥得咯咯响,正要不顾父亲阻拦出言,却见墨相已率先出列,声音沉稳有力:“李丞相此言差矣!‘昭阳’二字,虽曾用于皇后封号,却非皇后专属。前朝《封号录》中明载,‘昭阳者,昭日月之明,扬皇家之威’,用于公主封号,既合礼制,又显尊崇,并无不妥!”

墨相顿了顿,目光扫过百官,语气愈发铿锵:“更何况,陛下封公主为昭阳,意在安抚前朝旧臣、稳固朝局,此乃深谋远虑的英明之举,何来‘不妥’之说?李丞相一再阻挠大典,究竟是为礼制,还是另有私心?”

墨相话音刚落,几位与前朝有渊源的老臣便纷纷出列附议:“墨相所言极是!昭阳公主承前朝余泽,配享此封号!”“李丞相吹毛求疵,耽误公主及笄大礼,该当何罪?”李丞相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站在殿中进退两难。皇帝的脸色愈发阴沉,猛地一拍御案:“够了!朕已定下的封号,岂容你随意置喙?”

皇帝的威严震慑全场,李丞相浑身一颤,再也不敢多言,只能躬身退回到队列中。顾尘卿这才松了口气,后背早已惊出一层冷汗,黏着锦袍极不舒服。他抬眸望向丹陛上的赵善,恰好对上她投来的目光,那眼神中带着一丝安抚的笑意,像春风拂过紧绷的神经,让他瞬间安定了不少。

不多时,内侍便捧着一叠装订整齐的手稿回到太和殿。礼官将手稿呈给皇帝,皇帝随意翻了几页,只见上面字迹娟秀清丽,批注详尽独到,页边还印着顾太傅的私章,确是真迹无疑。他将手稿扔给李丞相,语气冰冷:“你自己看看,这是否是未开蒙之人能写出的东西?”

李丞相接过手稿,草草翻了几页,便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只能“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首:“臣失察,罪该万死,恳请陛下恕罪!”

“罢了,念在你是无心之失,今日便饶了你这一次。”皇帝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些许,转头示意荣安太妃,“三加,继续。”

荣安太妃不敢耽搁,手持赤金嵌宝簪缓步走到赵善面前,小心翼翼地为她戴上。金簪与珠冠相得益彰,更添几分尊贵之气。礼官高声唱喏,声音穿透大殿:“三加礼成!恭贺昭阳公主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