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项目的推进,如同驶入了快车道的列车,沿着既定的轨道高速前行。第一个完整构建的“盛唐主题窟群”虚拟体验区进入了最后的打磨阶段,团队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范围更广的Beta测试。
然而,越是接近目标,姜窈肩上的压力越是与日俱增。技术细节的打磨永无止境,内容准确性的要求严苛到像素级别,来自各方的期待也汇集成无形的重担。她像一根绷紧的弦,终日穿梭在项目中心、洞窟和会议室之间,连吃饭都常常是匆匆扒拉几口冷掉的外卖。
秦漠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能分担技术压力和内容把关,却无法替她缓解那种源自内心的、作为总负责人的焦虑。他注意到她眼底淡淡的青黑,注意到她偶尔揉按太阳穴时微蹙的眉头,也注意到她办公室里那盏常常亮到深夜的灯。
一天下午,秦漠需要进入一个正在进行数字化扫描的北朝洞窟,核对一批新采集的彩塑数据与历史档案的吻合度。这个洞窟位置偏僻,保存着一些早期风格鲜明、但艺术表现上相对古拙、甚至有些“怪异”的佛像和壁画。
工作间隙,他在洞窟一个昏暗的角落里,借着工程师布置的临时照明灯的光晕,偶然瞥见了一幅此前并未特别注意的壁画残片。那似乎是某个本生故事的一角,画面因年代久远和氧化变得模糊不清,但在一片深沉的赭石与灰黑之间,却有一点极其微弱的、异样的亮色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凑近了些,小心地避开扫描设备,用专业手电筒打了特定角度的侧光。那点亮色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极其细微的、带着金属光泽的晶亮颗粒,并非敦煌壁画常用的任何矿物颜料。
“这是什么?”他心中一动,询问旁边正在操作扫描仪的技术员。
技术员看了看,也不太确定:“之前扫描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多光谱显示成分有点特殊,不像地球矿物,倒有点像……陨石里含有的某种金属颗粒?含量极低,可能是古代工匠无意中混入的,或者……是某种我们未知的颜料来源?”
陨石?秦漠怔住了。他再次将目光投向那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晶亮。在这幽暗的洞窟中,在这描绘着古老佛经故事的墙壁上,这一点点来自天外、穿越了浩瀚宇宙才最终抵达这里的星尘,仿佛一个沉默了千年的秘密,在此刻,被他无意中窥见。
一个念头,如同星火般,在他心中骤然点亮。
他立刻联系了研究院负责材料分析的实验室,请他们务必对这点微量样本进行最精密的成分分析。同时,他小心翼翼地用高倍显微镜拍摄了这处细节。
几天后,分析结果出来了,证实了技术员的猜测——那确实是一种罕见于地球、但在某些类型陨石中较为常见的镍铁金属颗粒。
拿到分析报告和那张放大后如同微观星图般的照片时,秦漠的心脏微微加速了跳动。他没有声张,而是找到了项目组里那位沉默寡言却极具天赋的3D美术师。
……
又是一个深夜,姜窈独自在办公室处理完最后一份性能测试报告,感觉大脑如同被掏空,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她关掉电脑,揉了揉酸涩的脖颈,准备回宿舍。
就在她拿起外套,准备关灯离开时,目光无意中扫过办公桌,发现上面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小巧的、用当地土布仔细包裹的方形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