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禺中,袁府下人已备起了午膳。因袁母特意吩咐了今日要做些五汁饮给公子润身,且又有客至,故而起膳便比往日早了些。
“去和膳房说一声,五汁饮要多熬上些时候,勿要收得早了。”主院中,袁母对一旁丫鬟叮嘱道。
丫鬟应下,正要走时,又听袁母道:“再让他们熬上些羊乳羹,莞音那孩子体弱,这寒天里风尘仆仆的,怕是也受了不少罪。等下了车,让她吃些热乳,也好去去寒气。”
“是。”丫鬟福了福身。
她走后,袁母又向身边问道:“执衡还没回来吗?”
“还没。今日是冬节后初次上朝,许是朝中事忙,一时耽搁了。不过时下也不早了,想来公子也快回来了。”
袁母点了点头,道:“朝政之事,自当紧要。莞音应当也快到了,记得叫人去门外候着。远客而来,我们可不能失了礼数。”
约莫过了半个钟头,街道中传来了辘辘之声。而后,一辆马车自巷口而入,驶了进来,随之渐行渐缓,终在一户人家前停留。
门外候着的下人连忙迎了上去,又向里面传道:“舒家姑娘到了,快禀给太太。”
而在她传话间,一个侍女先掀帘下了车,后又伸手打起帘子,门前的几个小丫鬟也上去打着,只候着车中之人。
“小姐,您慢着些。”女子扶着侍女秋荷的手,缓缓从马车上下了来。微起的风轻扬她的帷帽,女子不住轻嗽了两声。周日的车马劳顿让她清减了些,站在风中,显得有些纤薄。
“姑娘终于到了,我们太太自知了您要来,便一直念着,早早儿得就备下了。”迎着的嬷嬷含着笑道。
舒莞音微微垂首,轻声言道:“多谢姨妈如此挂念,此番远至,实乃添扰。”
“姑娘可勿要这么客气,我们太太同姨太太从前最是亲近,如今您来了,可不知要多高兴呢。”嬷嬷说着,将她迎了进去。“绍京不比蓉城,冬日天寒,姑娘进去说话,免得禁了寒气。”
舒莞音随袁府下人进了府,虽身感欠安,但行表仪姿却未有一丝不妥之处,只目色微敛,谨入庭中。
袁府虽是二品尚书之舍,苑中却无殷富之陈,只有亭山少许,石塘几处,却不见同级门户的绣闼(tà)雕甍(méng)。余光所至,皆是净意。
待进了房中,便见一衣着素雅的官妇由丫鬟扶着立于堂前。
舒莞音知是袁母温氏,遂施然拜身,口中道:“莞音拜见姨妈。今朝之至,叨扰了姨妈与表哥,还望见怀。”
话尚未落,温氏便上前将她扶了起来。“自上回你母亲携你来此,细算来,也有多年未曾再见了。怎知,怎知……”温氏目中落下泪来,喉中哽咽:“那回竟是我与你母亲的最后一见。”
听她此言,舒莞音亦红了眼眶,忍着泪道:“母亲走前很是念着姨妈,只叹不能同姨妈再见一面。”她含泪侧首,秋荷呈上来一柄团扇,她从中接过,递给温氏,道:“这是母亲未病之时在家中所绣,只盼着来日能亲手交与姨妈。”她垂下眼睫,隐下溢出的泪水。
温氏看着手中的团扇,用帕子捂住唇间,眼泪复又扑簌簌地从目中流出。而舒莞音思及亡母,亦黯然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