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闺英秀兰心送鹿羹,玲珑女慧眼识玉人

玉阙芳华录 凉烟君 1885 字 1个月前

眼见时辰不早,舒莞音遂告了安,从温氏的松雅居处出来往玉瑶轩而去。

季冬之际,京城远比蓉城寒峭,温氏想她初来难免不适,又怜她身子单弱,命府中管事每采了炭来便先往玉瑶轩足足送去,于嬷嬷也常借送物件的名头儿来看着。她虽明着不说,但舒莞音心里知晓,是姨妈生怕她被怠慢了,才不时叫人来瞧上一番。而方才走前,见她只手上只套了雪兔丝绒的手笼,又将房中的掐丝珐琅如意纹手炉给了她。姨妈这样调到,饶是舒莞音体弱怯寒,来了这千里之外的绍京皇城,也从未招过一场风疾。

“适来听于妈妈所说,小姐这手炉可是御赐之物。公子拿回来敬给了太太,太太一直未舍得用,而今给了小姐,真真是疼您呢。”回去间,秋荷对主子道。

舒莞音唇边笑意浅浅,柔声道:“姨妈是重情之人,她同母亲情义深重,如今见了我,怕是如会故人吧。”

她的眸光黯淡了一瞬,复强笑道:“好端端的我又提这伤心话做什么,若叫姨妈听了,平白又添了她悲思。”她细细抚着怀中手炉,声色轻缓:“姨妈与表哥都是心善之人,姨妈待我如亲女,表哥亦是情礼兼到。我一个孤女,没什么好回馈他们的,也只能在些许小事多上些心了。”

秋荷知她家小姐易伤怀,又尚未从失恃(shì)之痛尽全走出,故含笑换了语道:“小姐心细如发,虽口间不说,却事事替太太和公子想着。这世间的情分皆是养出来的,从前娘子是如此,如今小姐也定会如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眉眼弯了弯,低了声儿道:“方才我送鹿煲去时,念凝可是高兴呢。姑娘的用心,有心人断是能明白的。”

舒莞音的双颊含了淡淡的绯色,轻嗔她道:“什么明不明白的,我同母亲的心里是一样的,只愿求个心安罢了。”而后想到一事,又嘱道:“看这府里都是‘姑娘’‘姑娘’的叫着,你也改了小姐的称儿吧,我们从蓉城来此,有些俗尚不调的,少不得要改过来。提及母亲时,也别唤‘娘子’了,他们虽都唤姨妈为‘太太’,称母亲为‘姨太太’,你便也从来了他们,唤‘太太’罢。”

秋荷笑着应了是:“姑娘说的是,常言道‘入乡随俗’,可不是这么个理儿吗。姑娘姑娘,和小姐一样儿顺口呢。”

二人说着话间,走至园中景山回廊处顺拐后,却遇着了才从白苹院而出的锦箨。

锦箨只一瞬便知二人定是自蓉城舒府而来的表小姐和其侍女,遂福身请了安:“给舒姑娘请安。”

舒莞音见她衣着非寻常仆侍,气质不凡,料应是温氏或袁政院中的上等侍女,再者便是有头面的管事娘子,心里因也敬了两分,眸中带笑,婉声道:“我是外来之人,到贵府将月,倒是一时眼生不认得姐姐。不知姐姐是何处的管事娘子?”

锦箨抬头间只略略几眼,便已将面前之人的姿态形容收与心底。容非倾世之光,色亦无绮丽之处,却胜在玉面若濯,星眸似涤,莹莹有如淡月之颜,清剪西湖。又有淡粉微拂,殷脂轻点,芙蓉暖笑,娇软间自入人心。

早便听言蓉城风雨调和,多出佳人。如今见了这么一个碧玉美人,锦箨倒也不奇。且她自来便会洞悉微处,看眼前之人眉心略有沉状,双颊不乏润色,想来体怯却不羸弱;又者黛梢弯垂,眸视平出,倒是心思纯净禀性温和之人。又想到适间从念凝口中闻得和眼下听她之言,锦箨暗暗点了点头,便是这般人物才好,安分识体一等。若是如那些主子般,只怕府里也不得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