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清况(下)

里面的人还在继续。

沈之寿问:“打听过那些大商行的信息吗?我以为你要去找一下那些大的。”

沈文韬有些回到小时候被考校功课的紧张,在父亲鼓励的眼神下,他开始说这一方面的。

“我们才刚开始,我们以前做的都是本地的一些东西,大多数都是我们本地的几家互相消化的,加上也不是茶叶生丝这些紧俏的,对洋商来说没什么吸引力。”沈文韬的话牵扯着外面偷听的小丫环的心,“我们托人想去见一下怡和的亨利先生,只是不凑巧,他人当时不在。”

怡和是大商行,若是能拿下他们的订单,两年内他们都不必担心东西的去向。

沈文韬也当然不止是找这一家,“唐家人我们也联系了一下,他们自从唐庭枢过世后就在怡和没什么关系了,其关系网远不如当年。”

其他几家也打听了,旗昌和同孚那边只见到了小职员。

“不过有个算是好消息的消息。”沈文韬说道,“同孚那边有做瓷器出口的,能够联系他们看看我们这边的瓷器。”

衡阳的瓷器也是本地外销的不错的商品了。

只是,沈之寿下意识的伸出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只是瓷器吗?我们这边的烟叶和茶叶也很不错的。”他也想摆脱过来收茶的人的控制,“若是有直接一些的,价格上也能好些。”

外面的人听得一愣,她记得清末应该茶叶是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啊,怎么会没有好价钱呢?还是他们想卖得更高些?

“从印度那边的茶叶种起来以后,我们的茶就降价了。”沈文韬实话实说,“虽然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茶好,但是印度的也是真比我们便宜。那边的茶商也是固定的。”

毕竟不是所有外国人都能喝得起中国这种的好茶的,对于一些普通收入的外国人来说,相对便宜的印度茶虽然口感上不如中国茶,但是效果同样的解腻、提神。

只是印度的茶叶流通国际市场,中国的茶叶就不得不降价了,这是避免不了的,就算能和固定的茶商取得直接的联系他们也提不了太多的价。

沈之寿不说话了,这些事情其实他早就知道。

“没事,你已经尽力了,慢慢来,我们不急于一时。”沈之寿安慰儿子,“当务之急是尽快筹出一笔钱来,和同孚那边的人接上头以后就请来这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