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入林氏献良策,校园项目显锋芒

“今天把大家叫来,主要是讨论‘校园消费场景’项目的推广方案。”张岚开门见山,“目前我们初步拟定了几个方向,主要以传统线下推广为主,比如在校园周边的超市、文具店设置专柜,发放传单,还有在高校门口举办促销活动。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话音刚落,一位负责线下推广的男同事率先发言:“我觉得在校园周边设专柜是个不错的选择,学生日常购物都会经过,曝光率高。而且可以安排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产品特点,吸引学生购买。”

另一位同事接着说:“发放传单也很有必要,成本低,覆盖范围广。可以在学生上下课的高峰期,在教学楼、宿舍楼下发放,还能附带优惠券,刺激消费。”

大家纷纷附和,讨论的焦点始终围绕着传统线下推广方式。林薇薇坐在角落,听着大家的发言,心里却有些犹豫——前世她做项目时发现,传统的发传单、设专柜方式,虽然覆盖范围广,但针对性不强,很多学生接过传单后随手就扔了,专柜也容易被忽视,推广效果并不理想。

小主,

她低头看了看笔记本上自己写的思路,又抬头看了看张主管,心里有些纠结:自己只是个实习生,贸然提出不同的想法,会不会显得太冒失?

就在这时,张岚的目光扫过会议室,注意到了角落里的林薇薇,笑着问道:“林薇薇,你刚从学校出来,又做过校园项目,对校园推广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也可以说说看,年轻人的思路可能更贴近学生群体。”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在林薇薇身上,她心里一紧,随即深吸一口气——这是她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不能错过。她站起身,调整了一下呼吸,条理清晰地开口:“张主管,各位前辈,我觉得传统线下推广方式虽然有效,但针对校园群体,或许可以更注重‘场景化’和‘互动性’。”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之前做‘校园防暑用品循环平台’项目时,发现与高校学生会、社团合作,通过校园活动植入品牌,效果很好。比如可以和学生会合作举办‘校园消费节’,设置产品体验区,让学生亲身感受产品的优势;还可以和不同类型的社团合作,根据社团特点定制推广方案——比如和文学社合作,推出印有文学名句的文具套装;和体育社团合作,赞助他们的比赛,提供定制的运动水壶、毛巾等。”

林薇薇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在思考她的提议。张岚眼前一亮,追问道:“你能不能再详细说说,不同社团的合作适配方向具体怎么规划?”

得到鼓励,林薇薇更加自信:“比如针对文艺类社团,像音乐社、话剧社,我们可以赞助他们的演出,在门票、宣传海报上植入品牌logo,还可以推出‘文艺主题’的产品礼盒,比如印有乐器图案的笔记本、印有话剧台词的书签;针对学术类社团,像辩论社、读书会,我们可以赞助他们的学术活动,提供定制的文件夹、签字笔,还可以在活动现场设置‘知识问答’环节,答对的学生赠送产品优惠券;针对体育类社团,除了赞助比赛,还可以推出‘运动套装’,包括运动水杯、吸汗毛巾、便携文具等,满足学生运动后的需求。”

她一边说,一边打开电脑,展示自己之前做防暑项目时与社团合作的照片和数据:“这是我们之前和学校学生会合作举办的‘防暑用品体验活动’,现场参与人数超过500人,平台注册量当天增长了30%。通过社团合作,不仅能精准触达目标群体,还能借助社团的影响力,提升品牌在学生中的口碑和认可度。”

会议室里响起了小声的讨论,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可。刚才提出设专柜的男同事笑着说:“林薇薇这个思路确实不错,比单纯发传单、设专柜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学生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