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薇看着桌上的策划案,心里咯噔一下——粗略翻了翻,至少有十几份,每份都有二三十页,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满打满算也就八个小时,要看完还要写总结,时间根本不够用。她想问问有没有重点推荐的案例,或者能不能给点梳理方向,可话到嘴边,看到张岚不耐烦的神情,又咽了回去。
“张姐,这些策划案我下午下班前一定交总结。”她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张岚点点头,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头补充:“对了,电脑里有共享文件夹,里面有活动的执行数据和用户反馈,你结合着看,总结别写得太表面,要有点自己的思考。”说完,便踩着高跟鞋匆匆走进了旁边的会议室,没给林薇薇再提问的机会。
林薇薇坐回椅子上,看着桌上的策划案,深吸了一口气。她先把所有策划案按时间顺序排好,发现最早的是去年九月的“新生开学季推广活动”,最近的是上个月的“高校社团合作计划”。接着,她打开电脑里的共享文件夹,找到对应的活动数据,按照“活动名称-目标人群-核心动作-数据结果”的格式,在笔记本上列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想先搭建起框架,再逐步填充细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刚看第一份“新生开学季推广活动”策划案,就遇到了不少专业术语——“用户分层运营”“转化漏斗模型”“ROI测算”,虽然之前做校园平台时也接触过类似的概念,但大厂的策划案里讲得更系统、更细致,很多数据维度是她之前没考虑过的。比如活动目标不仅写了“新增用户10万”,还细分到“大一新生占比60%”“女生用户占比55%”,执行步骤里甚至精确到“每个高校的宣传物料投放时间差不超过2小时”。
“原来专业的校园营销要考虑这么细。”林薇薇一边小声嘀咕,一边在笔记本上划重点,遇到不懂的术语就立刻查资料,生怕错过关键信息。桌上的咖啡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她连起身去茶水间的时间都舍不得,偶尔抬头看看办公区,发现大家都在专注地工作,没人闲聊,也没人摸鱼,这种紧绷的氛围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中午十二点,旁边工位的一个男生敲了敲她的桌面:“新来的实习生?该去吃饭了,楼下有食堂,或者也可以点外卖。”男生叫李哲,是市场部的初级策划,看起来很随和。
林薇薇这才意识到已经到了饭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发现自己才看完三份策划案。“谢谢哲哥,我先把这点内容整理完,等会儿再去吃。”她指着笔记本上刚写一半的分析,有些着急。
“别这么拼,先去吃饭吧,下午还有一下午时间呢。”李哲笑着说,“大厂节奏快,但也得注意休息,不然下午该没精神了。对了,张姐那人就是这样,对下属要求严,说话直接,但她经验是真的足,你多跟她学,肯定有收获。”
林薇薇听了这话,心里稍微放松了些,跟着李哲去了楼下食堂。食堂里人很多,大家都在快速地吃饭,偶尔聊几句工作,没人慢悠悠地闲聊。她随便打了份饭菜,坐在角落,一边吃一边想着上午没看完的策划案,匆匆吃完就赶回了工位。
下午一点,张岚从外面开会回来,路过林薇薇工位时,停下脚步看了一眼她的笔记本:“看完几份了?别只抄数据,要分析为什么这个活动能成,那个活动没达到预期。比如三月的‘校园KOL合作活动’,数据不好,问题到底是KOL选得不对,还是推广时间没踩准,你得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