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薇坐在靠窗的工位上,指尖划过电脑屏幕上的实习日志,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距离她加入“星途科技”市场部实习,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从最初连打印机都要研究半天的职场新人,到如今能独立完成竞品分析报告,她的成长像窗外的梧桐树,在不知不觉间抽出了新枝。
“薇薇,来我办公室一趟。”部门负责人张姐的声音从工位前方传来,打断了林薇薇的思绪。她立刻关掉实习日志,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角,快步走向张姐的办公室——张姐是市场部的“定海神针”,经手过十几个千万级推广项目,平时对下属要求严格,能被她单独叫去,要么是工作出了问题,要么是有重要任务。
“张姐,您找我?”林薇薇站在办公桌前,双手自然垂在身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
张姐从堆积如山的文件中抬起头,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刚接到一个新任务,公司刚开发的‘校园生活’APP要启动推广,目标用户是全国高校的大学生,领导把这个项目交给我们部门负责,我想让你也参与进来。”
林薇薇心里一紧,随即又涌起一阵兴奋。“校园生活”APP她之前听说过,主打校园社交、学习资料共享和生活服务,是公司今年重点打造的产品。能参与这样的项目,对实习生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机会。“谢谢张姐信任!我一定好好做!”
“先别急着表决心。”张姐递过来一份项目brief,“你先看看这份资料,了解一下APP的核心功能和目前的推广困境。现在的问题是,预算有限,传统的线上广告投放成本太高,效果还不一定好;线下地推又容易被学生抵触,之前在几所高校试过,下载量很不理想。”
林薇薇接过brief,快速浏览起来。资料显示,APP目前的校园下载量仅占目标用户的12%,用户留存率更是不足8%。核心痛点很明确:学生对陌生APP的信任度低,且现有推广方式无法精准触达目标群体,导致“推不动、留不下”。
回到工位后,林薇薇把自己关在会议室,对着白板写写画画。她想起自己大学时运营“校园租赁平台”的经历——当时为了推广平台,她没有选择烧钱做广告,而是找了学校里的学生会干部和社团负责人合作,让他们以“学生推荐学生”的方式宣传,还在宿舍楼下办了“旧物置换+平台体验”的线下活动,最后不仅低成本拉新,还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
“或许,这个思路能用到‘校园生活’APP的推广上?”林薇薇眼前一亮。她立刻打开电脑,调出之前运营租赁平台时的用户数据和活动记录,开始对比“校园生活”APP的目标用户画像——两者都是以18-22岁的大学生为主,核心需求都集中在“便捷性”和“信任感”上,这意味着“高校KOL合作+线下体验活动”的模式,很可能适用于这次推广。
接下来的两天,林薇薇几乎泡在了数据里。她先是通过校园论坛、社交平台,筛选出全国50所重点高校的“优质KOL”——这些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红”,而是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群体,比如学生会主席、社团创始人、学习博主,甚至是食堂窗口的“人气阿姨”。他们的推荐,比陌生的广告更有说服力。
然后,她又设计了线下体验活动的方案:在高校内搭建“校园生活体验区”,设置“学习资料免费领”“社交盲盒互动”“生活服务秒杀”三个环节,学生只要下载APP,就能参与活动。同时,她还考虑到学生的“分享心理”,设置了“邀请好友得积分”的机制,积分可以兑换校园周边、学习用品,进一步刺激用户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