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商行动,双线并进

计划既定,翌日便开始悄然运转。

薛九针虽嘴上抱怨不停,但还是配合地对外放出风声,道是靖王妃忧思王爷伤势,旧疾复发,心脉受损,需每日午后到他位于城南的破旧小医馆施针调理,固本培元。为此,他还特意开了几副药性温和、气味却极大的安神汤药,让苏明月每日带回,以掩人耳目。

于是,每日午后,一辆看似朴素的靖王府马车便会准时驶出王府侧门,在数名明显是护卫的王府亲兵“护送”下,前往城南。马车前后,自然少不了各方势力若有若无的“关注”目光。

而真正的苏明月,则早在墨尘的巧妙安排下,通过王府内一条极为隐秘的通道,换上寻常富家女子的服饰,戴着帷帽,由两名身手极佳、擅长隐匿的女暗卫护送,从另一个方向悄然离开,前往“四海商行”的总号。

商行后院,一间僻静雅致的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苏明月褪去帷帽,露出略显苍白却眼神晶亮的脸庞。早已等候在此的青黛立刻迎上来,将一叠厚厚的账册和文书捧到她面前。

“小姐,按照您的吩咐,这是近三个月京城各大粮行的进出货记录,还有咱们商行能接触到的所有车马行、漕帮的运单副本,能弄到的都在这儿了。”青黛压低声音,语速飞快,“另外,您让重点留意的‘丰裕粮行’,也查到了些皮毛。”

苏明月接过账册,迅速翻阅起来。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伪装柔弱的靖王妃,而是重新变回了那个思维敏锐、善于从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的现代灵魂。

她的目光飞快地扫过一串串数字、一列列名录,大脑高速运转,进行着交叉比对和逻辑分析。

“果然有问题……”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她便指出了几处关键,“你看,官面上记录,这批军粮主要由‘泰丰’、‘永裕’两家老字号粮行供应,价格、数量看似都合情合理。”

她指尖点向另一本来自民间渠道的账本:“但根据这些零散的运单和几家小粮商抱怨的记录看,在官方采购前后,有一家注册不到半年的‘丰裕粮行’,曾以低得离谱的价格,从江南和中原几个产粮区,收购了数量惊人的陈粮旧谷,其总量……与军粮亏空的那部分,大致吻合。”

“而且,”她抽出几张票据,“这些粮食的运输,并未雇佣京城几家信誉良好的大车马行,而是由几家新成立、背景不明的小运输行承接,路线也刻意绕开了几个常规的巡检关卡。”

青黛听得目瞪口呆,她只是依令收集资料,却没想到小姐这么快就能从中理出头绪。

“小姐,您真是太厉害了!”青黛由衷赞叹。

苏明月却眉头紧锁:“光有这些间接证据还不够。我们需要知道,‘丰裕粮行’收购这批陈粮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又最终流向了哪里?还有,那些运输行背后的人是谁?”

她沉吟片刻,吩咐道:“青黛,你以商行要大量采购一批南货为名,去接触‘通汇钱庄’和‘宝昌票号’的掌柜,他们是京城消息最灵通的金融掮客,旁敲侧击,打听一下最近是否有不明来源的大额资金流动,尤其是与粮食买卖相关的。”

“另外,”她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给咱们相熟的几位粮商老板下帖子,就说我得了些好茶,请他们明日过府品鉴,顺便……聊聊生意,诉诉苦水,比如抱怨一下如今这行当难做,总有不懂规矩的新人恶意压价之类的。”

青黛立刻心领神会:“奴婢明白!定让他们‘无意中’多说些‘丰裕粮行’的‘趣事’!”

安排完商业调查这条线,苏明月的心却并未放松。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想起了另一条更加凶险的路线——墨尘负责追查的失踪文吏和诡异霉菌。

与此同时,京城外百里处,一座荒废的樵夫木屋内。

墨尘带着两名精锐暗卫,正脸色凝重地检查着一具已经高度腐烂、面目难辨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