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部门的贡献 在此刻悄然体现。在基岩层构筑的同时,一些特殊的“脉络”被预先植入其中——那是生态循环系统的管道网络、能量传导线路以及用于未来种植的、富含营养和特殊催化剂的“基础土壤模板”。艾拉的理念是,这座城市不能是冰冷的钢铁巨石,它必须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可以呼吸、可以循环的“活体”。她的团队与白鹤兰的工程师们紧密协作,确保这些生态脉络与城市结构无缝融合。
然而,奇迹的诞生从未一帆风顺。
“报告!东侧7号区域基岩样本检测显示,微观结构存在3.7%的晶格错位,长期可能导致应力疲劳!”一位材料学专家紧张地汇报道。大规模的物质重构,精度控制是最大的难题。
白鹤兰立刻调取该区域数据,光幕上显示出细微的结构缺陷。“调整7号转化器输出矩阵,频率降低0.05赫兹,注入脉冲式稳定能量流。”她迅速给出方案,但效果模拟显示,修正仍需时间。
“白部长,”之前提出过类似担忧的一位年轻材料学家,陈明,鼓起勇气再次开口,“或许可以尝试引入‘谐振退火’原理?在材料凝固瞬间,施加一个与基岩固有频率相谐振的弱能量场,或许能促进晶格自修复。”
这个想法颇为大胆,甚至有些偏离标准操作手册。控制室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白鹤兰。
白鹤兰没有丝毫犹豫,她的目光快速扫过陈明提交的简化模型数据,眼中闪过一丝计算的光芒。“理论可行。立刻计算谐振参数,接入7号转化器控制回路,授权试行!”
命令被迅速执行。几分钟后,监测数据反馈回来:“7号区域晶格错位率下降至0.8%,符合安全标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白鹤兰看向陈明,微微颔首:“建议有效,记入操作手册,并推广至所有转化器。”她没有过多的褒奖,但这简单的肯定和采纳,让陈明激动得满脸通红,也让整个团队再次见识到部长对技术的纯粹追求和从善如流的领导力。
能量补给的挑战 接踵而至。如此大规模的物质重构,其能量消耗是天文数字。自由之城能源中心的负荷读数再次飙红,警报声不绝于耳。
林枫早已亲临能源中心坐镇。他取代了中央控制台,强大的精神力如同精密的调控枢纽,协调着全城每一个非必要设施的能源供应。
“居住区生活能源输出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