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案技术超前,构思巧妙,既解决了对方的担忧,也守住了己方的底线。经过近两小时的拉锯,龙国最终接受了双总部方案。
研究范围的界定则更加敏感。
“研究院应聚焦于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领域,”索菲亚展开一份清单,“例如,民用级环境改造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异常;基于能量晶体的非侵入式医疗技术,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水平;联合生态农业项目,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这些都是‘低敏感度科技’,惠及全人类,符合我们双方的共同利益。”
龙国方面则希望将“新能源应用技术”、“材料科学”等更接近工业基础的领域纳入。
“索菲亚女士,民用环境改造技术范畴过于宽泛,其中涉及的大气能量调度模型,是否包含了贵国在台风干预中使用的部分核心技术?”一位专家质疑道。
“我们分享的是应用层面的技术包和接口标准,而非底层理论架构。”索菲亚应对自如,“就像我们使用计算机无需理解每一个晶体管的原理。龙渊研究院的目的,是整合双方的技术路径,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而非单向的技术转移。”
谈判一度陷入胶着,每一个用词都需要反复斟酌。索菲亚展现出惊人的耐心与细致,既坚持原则,又在非核心处灵活妥协。最终,一份包含三大类、十二个具体方向的“低敏感度科技”合作清单得以确定。
作为对等,行政管理的合作方案被提上议程。
“我方原则同意派遣行政管理顾问团,”郑老亲自开口,“规模暂定为300人。他们将完全以‘顾问’身份开展工作,协助贵方设计并建立从中央到基层(社区/村落)的高效行政、税收与户籍制度框架,并为贵方培训本地官员。所有方案,最终决定权在贵方。”
小主,
他强调着“顾问”与“决定权”,这是对索菲亚前期坚持的回应。索菲亚敏锐地注意到,龙国在此条款上异常爽快,显然,他们非常看重通过制度输出所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力。这是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
“感谢龙国的支持。”索菲亚颔首,“我们相信,龙国数千年的治理智慧,将帮助守望者帝国更好地实现稳定与繁荣。”
最后的关键分歧,落在研究院的人员编制与知识产权归属上。龙国希望己方人员占据主导,知识产权共享;而索菲亚坚持对等投入,知识产权按贡献度分割。
“我方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验室资源和基础研究人员……”龙方代表试图争取。
“龙渊研究院的灵魂在于创新,而非规模。”索菲亚打断道,目光扫过全场,“我们提供的是部分‘源文明’科技树作为参考指引,其价值无可估量。因此,在核心研究团队构成上,必须保持1:1的对等比例。知识产权则遵循‘谁创造,谁主导;联合创造,协商共享’的原则。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