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枯黄的草甸上,四下里只有风声和自己的脚步声。
这种天地苍茫的感觉,恍惚间让他想起了很多年前在野战部队服役时,进行野外长途拉练的滋味。
只是那时候身边还有战友,有明确的目标和路线,而现在,只有漫无边际的荒原和一个完全未知的时代。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事便清晰地浮现出来。
他十八岁那年怀着一腔热血参军,最初被分到了空军地勤,整天与各种战机为伍。
凭着那股不甘人后的钻劲儿,他后来考入了军校,系统学习武器装备工程。
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进入了野战部队,戴上了尉官肩章,梦想着在演兵场上大展拳脚。
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
他因专业技术过硬,被调入了一支新组建的装甲部队,
可他那套过于“较真”,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超前的装备维护和改进理念,与当时那位习惯于按部就班、更看重“安全”和“稳定”的主官产生了严重分歧。
几次争执下来,他被毫不意外地穿了小鞋,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这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退役装备销毁中心。
这个中心,隐藏在连绵群山的褶皱里,几乎与世隔绝。
一条锈迹斑斑的专用铁路线,是它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动脉。
这里的核心库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特殊时期的产物,一支英勇的工程兵部队几乎掏空了大半条山脉,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地下长城。
它最初被设计为国家战略武器储备库,从抗战时期缴获的“三八大盖”、解放战争用的“中正式”,
到建国后的五六冲、六三式、八一杠,几十年来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被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如同沉睡的钢铁巨兽,静卧在山腹之中。
随着国际形势缓和,这里曾沉寂了十多年,直到华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大量老旧装备需要系统性、安全化地转移和淘汰,这座尘封的巨型仓库才被重新启用,赋予了新的使命。
而钟擎,从野战部队“贬谪”至此,凭借其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一股拗劲儿,竟也一步步成为了这个特殊单位的第二代技术负责人之一。
他熟悉这里每一片库区,清楚每一批待销毁武器的前世今生,却从未想过,自己会和这座庞大的钢铁墓穴以这样一种方式,彻底绑定在一起。
他停下脚步,回头望向北方,那是光门消失的方向,也是那座埋葬了他过去却又给了他诡异新生的山脉所在。
未来,就像这笼罩下来的暮色一样,迷茫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