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星盟新元纪

密统帝国 陛尊居士 18173 字 3天前

经过一整天的磋商,双方最终达成共识,签署了《星盟-蔚蓝族友好合作协议》。当云汐与澜汐共同在协议上签下名字时,大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这份协议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更是文明共荣的起点,”澜汐握着云汐的手,眼中满是期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星盟与蔚蓝族一定能携手同行,在宇宙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云汐用力点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第三舰队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找到了潜在的和平伙伴,更为星盟在深空未知带开辟了新的合作领域,践行了“探索与共荣”的新元理念。

二十四、星云撤离:意外的能量波动

第一舰队的“燎原号”旗舰完成紫晶源采集任务后,迅速撤离星云漩涡中心区域,朝着舰队编队的方向疾驰。此时,星云内的能量乱流因为大量紫晶源被取出,变得更加狂暴,周围的空间出现了轻微的扭曲,一道道紫色的能量闪电在星云物质中穿梭,如同潜伏的猛兽,随时可能发起攻击。

“报告指挥官,后方出现强烈的能量波动,疑似空间塌陷前兆!”探测官的紧急汇报让晶焰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她立刻看向主光屏,只见星云漩涡中心区域的空间正在快速收缩,原本悬浮紫晶源的位置出现了一个黑色的小漩涡,周围的能量乱流如同潮水般被吸入其中,能量波动越来越强烈。

“加速撤离!所有舰艇开启最大推力,远离能量波动区域!”晶焰果断下达指令,“燎原号”的恒星火焰炮再次激活,尾焰功率提升至最大,旗舰的速度瞬间加快,带领着后续的采集小队朝着安全区域突围。其他舰艇也纷纷响应,开启应急推进系统,整个舰队如同离弦之箭,朝着星云漩涡带的边缘疾驰。

空间塌陷的速度越来越快,黑色漩涡不断扩大,产生的引力场开始拉扯周围的星云物质与陨石碎片,甚至对远处的舰队产生了轻微的牵引。“报告指挥官,舰队受到引力场影响,航行速度下降,部分辅助舰艇出现能量输出不稳定的情况!”通讯官的声音带着焦急,主光屏上显示着各舰艇的状态数据,好几艘辅助舰艇的能量值出现了波动。

晶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快速分析当前的局势:空间塌陷的引力场越来越强,继续直线撤离可能会被卷入其中,必须改变航线,借助星云边缘的能量流摆脱引力牵引。“通知各舰艇,调整航向,朝着星云边缘的能量流区域偏转三十度,利用能量流的推力抵消引力场影响!”晶焰的指令清晰而果断,同时调动体内的融合能量,通过精神连接注入“燎原号”的能源核心,提升旗舰的推进功率,为舰队开辟撤离通道。

舰队迅速调整航向,朝着星云边缘的能量流区域驶去。在能量流的助力下,舰队的航行速度逐渐恢复,摆脱了引力场的牵引,朝着安全区域稳步撤离。晶焰紧盯着主光屏上的空间塌陷动态,直到舰队完全驶出星云漩涡带的影响范围,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遭遇了意外的空间塌陷,但好在应对及时,舰队没有受到损失,顺利带回了珍贵的紫晶源样本。晶焰看着采集舱内完好无损的紫晶源,心中暗自决定:回去后一定要详细分析这次空间塌陷的原因,研究紫晶源与星云空间的关联,为后续的能源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二十五、遗迹突发:防御机制的激活

第二舰队的探测小队在遗迹核心区域进行深度探测时,意外触发了碎星文明的隐藏防御机制。当时,技术人员正在尝试读取能量塔底部的隐藏数据接口,突然,整个遗迹主建筑开始剧烈震颤,墙壁上的古老符文瞬间亮起血红色的光芒,原本平静的能量塔突然释放出强烈的能量冲击波,将探测小队的探测器震飞出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警报!遗迹防御机制激活,能量塔释放攻击型能量波,探测小队探测器受损,请求紧急撤离!”探测小队队长的声音带着惊慌,透过通讯频道传来,同时传回的还有探测器拍摄的画面:遗迹内部的地面裂开一道道缝隙,无数带着尖刺的金属支柱从地下升起,封锁了通往出口的通道;能量塔顶部的星核晶光芒变得刺眼,一道道红色的能量光束朝着探测器射来,幸好探测器及时开启护盾,才没有被直接摧毁。

石械在“磐石号”的舰桥内看到这一幕,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立刻下达指令:“探测小队立即启动紧急撤离程序,启用备用推进器突围;舰队启动星岩机械防御矩阵,做好防御准备,同时向遗迹发射本源净化光束,尝试中和防御机制的能量源!”

探测小队的探测器立刻启动备用推进器,避开一道道红色能量光束,朝着遗迹出口的方向突围。舰队的十艘主力战舰同时激活本源净化光束,十道淡绿色的光束汇聚成一道强大的能量流,朝着遗迹的能量塔射去。本源净化光束与能量塔释放的红色能量波碰撞在一起,发出剧烈的爆炸声,能量波动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遗迹主建筑的震颤幅度略微减弱。

“报告指挥官,本源净化光束起到了一定作用,防御机制的能量输出有所下降,但无法完全中和!”武器官的汇报传来,石械眉头紧锁,他知道,碎星文明的防御机制远比想象中强大,仅凭本源净化光束难以彻底解除,必须找到防御机制的核心控制点。

他立刻调出遗迹的三维结构图,结合之前的探测数据,快速分析防御机制的能量流动路径,最终将目标锁定在能量塔底部的一个隐藏节点上。“探测小队,听我指令,朝着能量塔底部左侧的第三根能量导管发射晶能共振弹,破坏防御机制的能量节点!”石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探测小队的队长虽然心中紧张,但还是立刻执行指令。

探测器调整方向,朝着能量塔底部的目标发射了一枚晶能共振弹。炮弹精准命中目标,能量导管瞬间爆裂,红色的能量液喷涌而出,能量塔释放的红色能量光束瞬间减弱,墙壁上的血红色符文也变得暗淡下来。“防御机制能量输出大幅下降,出口通道的金属支柱正在收回!”探测小队的汇报让石械松了一口气,他立刻下令:“抓紧时间撤离,不要停留!”

几分钟后,探测小队的探测器成功驶出遗迹主建筑,安全返回舰队。石械看着主光屏上逐渐恢复平静的遗迹,心中暗自庆幸:幸好反应及时,否则探测小队很可能被困在遗迹内部,遭受灭顶之灾。这次意外也让他深刻认识到,碎星文明的遗迹虽然蕴含着宝贵的技术遗产,但也隐藏着巨大的危险,后续的探索必须更加谨慎。

二十六、舰队汇合:新元成果的汇报

三支新元探索舰队在完成各自的初步任务后,按照星盟总部的指令,前往指定的星际空间站汇合,准备向议长霖玥汇报任务成果。此时,第一舰队成功带回了珍贵的紫晶源样本,初步掌握了新型能源的基本属性;第二舰队从碎星文明遗迹获取了大量的技术数据,实现了星岩仿生技术的初步突破;第三舰队与蔚蓝族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建立了星盟在深空未知带的首个文明合作关系。

当三支舰队陆续抵达星际空间站时,空间站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霖玥亲自来到空间站,迎接凯旋的年轻指挥官们与船员们。看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以及他们带回的丰硕成果,霖玥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们没有辜负星盟的期望,圆满完成了新元启航的初步任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年轻一代的能力与担当。”

在随后的汇报会议上,晶焰、石械、云汐依次上台,详细汇报了各自舰队的任务执行情况。晶焰展示了紫晶源的样本与检测数据,提出了后续的能源研究与开采计划;石械分享了碎星文明的技术解析成果与星岩仿生技术的突破,建议成立专项科研团队,深入研究古老文明的科技遗产;云汐则汇报了与蔚蓝族的接触过程及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提议尽快启动双方的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项目。

霖玥认真倾听着每一份汇报,不时提出问题与建议,会议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你们的成果远超预期,”霖玥总结道,“紫晶源的发现将解决星盟的能源瓶颈,碎星文明的技术遗产将推动星盟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与蔚蓝族的合作则为星盟的深空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些成果不仅是你们的荣耀,更是星盟新元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她当场宣布了三项决定:成立紫晶源专项研究小组,由晶焰担任组长,负责新型能源的研发与开采规划;成立碎星文明科技解析中心,由石械牵头,联合各族科研力量,深入挖掘古老文明的技术价值;成立星盟-蔚蓝族合作协调办公室,负责推动双方合作协议的落地执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会议结束后,霖玥单独召见了三位年轻的指挥官,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期许:“新元启航只是开始,宇宙中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你们去探索,更多的挑战等待你们去克服。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初心,带着星盟的希望,在深空中书写更多的传奇。”

晶焰、石械、云汐齐声回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请议长放心,我们必将不负使命,为星盟的共荣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二十七、紫晶研究:能源革命的曙光

星盟紫晶源专项研究小组成立后,晶焰立刻带领团队前往星盟的核心科研基地,展开对紫晶源的深入研究。科研基地内,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整齐排列,来自各族的顶尖科学家汇聚一堂,围绕着采集回来的紫晶源样本,展开了全方位的分析与实验。

初步的检测结果已经让所有人为之振奋:紫晶源的能量密度是星盟主能源晶能晶体的十倍,能量稳定性极强,即使在零下两百度的低温或五千度的高温环境下,依然能保持稳定的能量输出;更重要的是,紫晶源的能量辐射对生物无害,且能与星盟现有的能源系统兼容,只需进行简单的改造,就能投入使用。

“如果能大规模开采紫晶源,星盟的能源供应将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能满足现有舰队的能源需求,还能支撑更遥远的深空探索任务,甚至推动各族科技的全面升级。”一位来自金晶族的能源科学家兴奋地说道,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晶焰点点头,语气沉稳:“紫晶源的潜力巨大,但我们目前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找到稳定的开采区域,避免再次引发空间塌陷;二是如何优化能量转换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紫晶源的能量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小组分成两个专项小组,一组由晶焰带领,负责研究紫晶源与星云空间的关联,寻找安全的开采方案;另一组则由金晶族科学家牵头,负责能量转换技术的优化研究。

晶焰带领团队重新分析了星云漩涡带的空间数据,结合采集时的能量波动记录,发现紫晶源的分布与星云的能量场存在密切的关联,大量紫晶源聚集的区域往往是能量场的核心节点,随意开采很容易破坏能量场的平衡,引发空间塌陷。“看来我们需要采用精准开采的方式,”晶焰提出了新的思路,“先通过探测设备绘制详细的能量场分布图,确定安全的开采区域,然后采用小型化的采集设备,分批、少量地进行开采,避免破坏能量场的平衡。”

与此同时,能量转换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科学家们发现,将云栖族的灵能调节技术与紫晶源结合,能够大幅提升能量转换效率,原本只能发挥七成能量的转换装置,在灵能调节技术的加持下,能量利用率提升至九成。“这是能源革命的曙光!”科研基地内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所有人都清楚,紫晶源的成功应用,将彻底改变星盟的能源格局,为星盟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晶焰站在实验室里,看着闪烁着紫色光芒的紫晶源样本,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期待:新型能源的研究进展顺利,距离大规模应用越来越近,星盟的新元航程,必将因为这场能源革命而更加顺畅。

二十八、科技解析:碎星技术的应用

星盟碎星文明科技解析中心成立后,石械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对碎星文明技术数据的解析与应用研究中。解析中心内,巨大的全息投影实时展示着碎星文明的技术图纸与能量公式,来自岩晶族、机械族、晶灵族的科学家们分工合作,分别负责机械结构、能源系统、防御技术等领域的解析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团队在星核晶技术与星岩仿生技术的结合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成功仿制出小型化的星核晶能量核心,虽然能量输出远不及碎星文明的原版星核晶,但结合星岩仿生技术制造的传动系统,其能量转换效率是星盟现有四位一体共振炉的二十倍,且体积更小、稳定性更强。

“我们可以将这种小型化星核晶能量核心应用到新型战舰的研发中,”石械在技术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结合碎星文明的空间航行技术,新型战舰的续航能力与航行速度将提升数倍,能够支撑更远距离的深空探索任务。”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解析中心立刻与星盟的战舰制造工厂展开合作,启动新型战舰的研发项目。石械亲自担任技术总顾问,带领团队将碎星文明的技术与星盟现有的科技相结合,优化战舰的结构设计、能源系统与防御体系。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诸多难题,比如星核晶能量核心的散热问题、星岩仿生传动系统的耐用性问题等,但在各族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难题都逐一被攻克。

与此同时,团队还从碎星文明的技术数据中解析出了先进的防御技术——能量护盾叠加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将多层不同属性的能量护盾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强大的复合护盾,防御能力是星盟现有护盾技术的三倍。“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到所有星盟战舰与殖民星球的防御系统中,大幅提升星盟的整体防御能力,”石械看着复合护盾的测试数据,眼中满是兴奋,“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在面对宇宙中的未知风险时,将更有底气。”

小主,

碎星文明的技术遗产正在被逐步消化吸收,转化为星盟的科技实力,推动着星盟的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石械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解析工作的不断深入,还会有更多的技术成果涌现,为星盟的新元航程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十九、合作落地:技术交流的启动

星盟-蔚蓝族合作协调办公室成立后,云汐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推动双方合作协议的落地执行。她第一时间组织团队,与蔚蓝族的合作对接人员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敲定了首批技术交流的具体方案与时间节点。

按照协议约定,星盟首批派出十名顶尖科学家,分别来自能源、防御、机械等领域,前往蔚蓝星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技术交流;蔚蓝族则派出同等规模的科研团队,携带生态科技与深空通讯技术的核心资料,前往星盟核心科研基地进行交流分享。

出发前夕,云汐特意召见了星盟的交流团队成员,语气郑重地叮嘱:“此次技术交流不仅是知识的共享,更是文明的交融,你们代表的是整个星盟的形象,既要展现我们的科技实力,也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尊重蔚蓝族的文明成果,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应允,心中充满了期待与责任感。

几天后,星盟的交流团队乘坐专用运输舰抵达蔚蓝星,受到了蔚蓝族的热烈欢迎。在海岚的陪同下,交流团队参观了蔚蓝族的生态实验室、空间通讯中心与能源工厂,近距离接触了蔚蓝族先进的生态培育技术与超远距离通讯技术。在生态实验室里,科学家们被那些能够净化星际尘埃、转化为清洁能源的特殊植物深深吸引;在空间通讯中心,他们对蔚蓝族能够捕捉到百亿光年外微弱信号的“星空之耳”天线阵列赞叹不已。

技术交流正式启动后,双方科学家们围绕着各自的核心技术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分享。星盟科学家向蔚蓝族详细介绍了晶能核心的优化技术、四位一体共振炉的工作原理与跨文明防御体系的构建经验;蔚蓝族的科学家则毫无保留地分享了生态循环系统的设计理念、特殊植物的培育方法与深空通讯信号的解析技术。

在交流过程中,双方还共同攻克了一些技术难题。星盟的能源科学家帮助蔚蓝族优化了清洁能源的转换效率,使其能源输出提升了百分之二十;蔚蓝族的生态专家则为星盟的殖民星球提供了生态改造方案,有效解决了部分星球土壤贫瘠、大气成分失衡的问题。“这种跨文明的技术碰撞太有价值了,”星盟的防御专家在交流日志中写道,“蔚蓝族的生态理念为我们的防御系统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或许未来我们可以研发出兼具防御与生态修复功能的新型护盾。”

与此同时,前往星盟的蔚蓝族科研团队也取得了丰硕的交流成果。他们在星盟核心科研基地接触到了先进的晶能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对星盟的跨文明共生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蔚蓝族的通讯专家与星盟的科学家合作,对深空通讯技术进行了优化升级,使双方的星际通讯距离与信号稳定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技术交流的顺利启动,为星盟与蔚蓝族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印证了“探索与共荣”理念的可行性。云汐看着双方交流的成果汇报,心中充满了欣慰: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孤立的,只有相互学习、彼此成就,才能在浩瀚的宇宙中走得更远、更稳。

三十、紫晶开采:安全方案的实施

紫晶源专项研究小组经过一个月的深入研究,终于制定出一套安全可行的开采方案。按照方案规划,星盟将在星云漩涡带边缘建立一座临时开采基地,部署先进的能量场监测设备与小型化精准采集设备,采用“分批探测、定点开采、实时监测”的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开采对星云能量场的影响,避免再次引发空间塌陷。

开采基地的建设工作迅速启动,第一舰队承担起基地建设与安全防护的重任。晶焰亲自带队,带领舰队的工程舰艇前往星云漩涡带边缘,搭建开采基地的主体结构。基地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监测区、采集区、存储区与生活区四个部分,所有建筑都采用耐能量辐射的特殊材料建造,能够抵御星云环境的侵蚀。

能量场监测设备是整个开采方案的核心,由星盟顶尖的科研团队研发,能够实时监测星云能量场的波动情况,绘制精准的能量场分布图,为定点开采提供数据支撑。“这些监测设备就像是我们的‘眼睛’,”晶焰在基地建设现场说道,“只有准确掌握能量场的动态,才能确保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

监测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开始对星云漩涡带的能量场进行全面扫描。经过三天的持续监测,科研团队成功绘制出详细的能量场分布图,确定了首批三个安全开采区域。这些区域的能量场相对稳定,紫晶源分布密度适中,开采后不会破坏能量场的平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精准采集设备随后投入使用,这种设备体积小巧、灵活性强,能够在复杂的星云环境中精准定位紫晶源的位置,采用微创采集的方式,逐一提取紫晶源样本。每台采集设备都配备了独立的能量护盾与应急撤离系统,一旦监测到能量场出现异常波动,能够立即停止采集并快速撤离。

“首批开采开始!”晶焰一声令下,三台精准采集设备同时启动,缓缓驶入指定开采区域。主监测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与能量场的波动数据,所有工作人员都屏住呼吸,紧盯着屏幕,生怕出现任何意外。

采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颗颗紫晶源被精准采集,通过专用运输管道输送到基地的存储区。能量场监测数据显示,开采过程中,星云能量场的波动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太好了!安全方案有效!”监测区的科研人员兴奋地欢呼起来,晶焰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首批开采工作持续了十天,成功采集到五百公斤紫晶源样本,远超预期目标。这些样本被迅速运往星盟核心科研基地,用于后续的能源转换技术研发与应用测试。晶焰站在开采基地的观测塔上,望着星云漩涡带瑰丽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紫晶源的安全开采,标志着星盟的能源革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未来,这些蕴含着强大能量的晶体,将为星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十一、遗迹再探:隐藏数据的获取

碎星文明科技解析中心在对已获取的技术数据进行深入解析时,发现部分核心技术的关键参数存在缺失,推测这些数据可能存储在碎星文明遗迹的隐藏数据模块中。为了获取完整的技术数据,石械决定带领第二舰队再次前往碎星文明遗迹,进行深度探索。

吸取了上次触发防御机制的教训,石械这次做了充分的准备。舰队携带了先进的防御设备与能量中和装置,同时邀请了星盟的符文专家与能量学家加入探索团队,专门负责破解遗迹的防御机制与解析隐藏数据。

舰队抵达碎星文明遗迹后,并没有立即进入遗迹内部,而是先对遗迹周边的能量场进行全面扫描,结合上次的探索数据,绘制出详细的防御机制分布图。符文专家通过分析遗迹墙壁上的符文,找到了防御机制的能量核心与控制节点,为后续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次探索的目标是获取隐藏数据模块,非必要不触碰遗迹的核心设施,避免再次触发防御机制。”石械在探索前的动员会上强调道,“探索小队分为两组,一组负责破解隐藏数据模块的密码,获取技术数据;另一组负责警戒与支援,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探索小队乘坐经过特殊改造的探测器,小心翼翼地进入遗迹主建筑内部。这次,他们避开了能量塔的核心区域,直接前往遗迹底部的隐藏数据区。隐藏数据区的入口被一道厚重的金属门封锁,门上雕刻着复杂的符文,显然是碎星文明为保护核心数据设置的最后一道防线。

符文专家与能量学家联手,对金属门上的符文进行解析。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破解,符文密码终于被解开,金属门缓缓打开,露出了内部的隐藏数据模块。模块呈立方体形状,表面布满了细密的电路纹路,闪烁着微弱的蓝色光芒,仿佛一颗沉睡的科技心脏。

“开始数据读取!”石械通过通讯频道下达指令,探索小队的技术人员立刻连接数据接口,启动数据读取设备。大量的技术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输到探测器的存储模块中,其中包含了星核晶技术的完整参数、空间航行技术的核心算法与防御系统的优化方案,填补了之前的数据缺失。

就在数据读取即将完成时,遗迹内部的能量场突然出现轻微波动,墙壁上的符文再次亮起,不过这次的光芒是淡蓝色的,没有攻击性。“报告指挥官,遗迹能量场出现正常波动,推测是数据读取引发的连锁反应,没有触发防御机制!”探测员的汇报让石械松了一口气。

数据读取完成后,探索小队迅速撤离遗迹,安全返回舰队。石械看着传输回来的完整技术数据,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完全掌握碎星文明的核心技术,星盟的科技实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三十二、新型战舰:科技融合的结晶

碎星文明的完整技术数据获取后,新型战舰的研发工作进入了加速阶段。石械带领解析中心的科研团队与星盟战舰制造工厂的工程师们紧密合作,将碎星文明的先进技术与星盟现有的科技成果深度融合,打造星盟新一代的探索战舰——“星核级”战舰。

“星核级”战舰的设计方案堪称科技融合的典范:能源系统采用小型化星核晶能量核心,结合云栖族的灵能调节技术,能量转换效率是现有战舰的二十倍,续航能力大幅提升,能够支撑跨星系的长途航行;舰身采用金晶族的晶能晶体与炽焰族的熔岩合金混合材料,兼具超强的防御性与耐高温性,同时融入星岩仿生技术,舰身结构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防御系统采用碎星文明的能量护盾叠加技术,结合星盟的本源净化光束,形成多层复合护盾,防御能力是现有战舰的三倍;武器系统则整合了晶能共振炮、恒星火焰炮与碎星文明的能量脉冲炮,攻击力与精准度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研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星核晶能量核心的散热问题。由于能量输出功率巨大,核心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不及时,很可能导致核心过载损坏。石械带领团队反复实验,最终借鉴了蔚蓝族的生态散热技术,在能量核心周围安装了一层特殊的散热模块,模块内培育着能够吸收热量、转化为能量的微生物,既解决了散热问题,又实现了能量的二次利用。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研发与测试,首艘“星核级”战舰终于建造完成。当这艘融合了多文明科技的战舰出现在星盟船坞时,所有人都为之震撼。战舰长达五千米,舰身呈流线型,银灰色的舰体上布满了蓝色的能量纹路,舰首雕刻着星盟的标志,散发着强大而神秘的气息。

“星核级”战舰的试航工作由石械亲自指挥,试航区域选在星盟外围的小行星带,模拟复杂的深空环境。试航过程中,战舰的各项性能都表现出色:星核晶能量核心运行稳定,续航能力达到预期目标;复合护盾成功抵御了小行星的撞击与能量武器的攻击;能量脉冲炮精准命中目标,展现出强大的攻击力。

试航成功的消息传回星盟总部,整个星盟都为之沸腾。霖玥亲自前往船坞,参观首艘“星核级”战舰,对研发团队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星核级’战舰是星盟多文明科技融合的结晶,更是新元时代的标志性成果,它的诞生,将大幅提升星盟的深空探索能力与整体实力,为我们的宇宙征程保驾护航。”

石械站在战舰的舰桥内,望着窗外深邃的星空,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期待:这艘战舰承载着星盟的希望,未来,它将带着星盟的年轻一代,驶向更遥远的深空,探索更多的未知奥秘。

三十三、生态改造:殖民星球的新生

星盟与蔚蓝族的技术交流取得显着成果后,双方决定启动首个联合项目——殖民星球生态改造项目。星盟挑选了三颗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殖民星球,由蔚蓝族提供生态改造技术与特殊培育材料,星盟提供能源支持与工程施工力量,共同将这三颗星球改造为适合各族居住的宜居星球。

云汐作为合作协调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项目的整体推进。她组织星盟的工程团队与蔚蓝族的生态专家,前往三颗殖民星球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每颗星球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生态改造方案。

第一颗殖民星球名为“荒漠星”,表面覆盖着大片的沙漠,水资源匮乏,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几乎没有植被生长。针对这种情况,蔚蓝族的生态专家提出了“三步走”改造方案:第一步,利用星盟的能源技术,搭建大型空气净化装置,过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改善大气环境;第二步,引入蔚蓝族培育的“固沙植物”,这种植物能够在沙漠环境中快速生长,固定沙丘,同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土壤质量;第三步,构建人工水循环系统,利用星盟的海水淡化技术,将星球两极的冰盖转化为可用水资源,为植被生长与生物生存提供保障。

改造工作迅速启动,星盟的工程舰艇在荒漠星表面搭建起数十座大型空气净化装置,这些装置以紫晶源为能源,运行效率极高,短短半个月就将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降低到安全水平。蔚蓝族的生态专家则带领团队,在沙漠中种植了大量的固沙植物。这种植物的生长速度远超预期,短短一个月就长出了嫩绿的枝叶,将一片片沙漠染成了绿色。

第二颗殖民星球“熔岩星”的环境更为恶劣,表面布满了火山与熔岩流,温度极高,地质活动频繁。针对这颗星球的改造,双方专家联手研发了“耐高温生态系统”:引入能够在高温环境中生存的特殊微生物,分解熔岩中的矿物质,转化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种植蔚蓝族培育的“耐热植被”,这种植被能够承受高温环境,同时具备吸收火山灰、净化空气的功能;搭建地质稳定装置,利用星盟的机械技术与碎星文明的能量稳定技术,减缓星球的地质活动,降低火山喷发的频率。

第三颗殖民星球“冰封星”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温度极低,几乎没有液态水。改造方案以“升温融冰、构建生态”为核心:利用星盟的恒星能量反射装置,将恒星的热量反射到星球表面,逐步提升星球温度,融化冰层;引入蔚蓝族的“耐寒生物”与“抗冻植被”,构建低温生态系统;搭建能源供暖设施,为居住区域提供稳定的温度保障。

生态改造项目启动半年后,三颗殖民星球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漠星的沙漠变成了绿洲,大气清新,水资源充足,已经有部分星盟居民开始搬迁入住;熔岩星的火山活动得到有效控制,耐高温植被覆盖了大片区域,形成了独特的高温生态系统;冰封星的冰层逐渐融化,出现了液态海洋与绿色植被,成为了适合耐寒种族居住的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