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作战队员的核心处理器中,都存储着对应左单体人的详细资料:包括生理数据(身高、体重、心率、神经信号频率)、行为习惯(是否喜欢早起、擅长的生产技能)、甚至是每日的情绪波动曲线(通过前期观测记录)。它们的移动速度可根据需求调整,最快能达到每秒 5 米,最慢则与左单体人的步行速度一致,像影子一样跟在左单体人身旁,等待最合适的干预时机,确保不会引起任何怀疑。
在 127 农业星域的一片农田里,作战队员 073 号正悬浮在卡鲁的身后,距离卡鲁约 1 米远,这个距离既能清晰观察卡鲁的动作,又不会被卡鲁察觉。刚才,卡鲁调试播种机时,因为不熟悉操作流程,不知道如何调节播种深度,将种子全部埋在了坚硬的土层下。艾买尔星球的土壤结构特殊,表层下 3 厘米是疏松的耕作层,富含养分,适合种子发芽;超过 5 厘米则是坚硬的岩石层,土壤肥力极低,种子埋得太深根本无法发芽。
073 号没有直接动手调整播种机,它的核心程序中明确规定:“优先引导,避免直接干预”。它启动了体表的 “光斑引导系统”,这是一个安装在头部的微型投影装置,能投射出直径仅 2 毫米的蓝色光斑。光斑缓缓落在卡鲁的手背上,然后缓慢地向播种机的调节旋钮移动,移动速度与卡鲁的呼吸频率保持一致,避免引起卡鲁的警觉。
卡鲁下意识地跟着光斑抬起手,指尖刚触碰到旋钮,073 号便通过内置的 “磁场控制模块” 微微转动旋钮。这个模块的精度极高,控制误差不超过 0.01 毫米,恰好将播种深度调整到 3 厘米 —— 这是艾买尔星球种子发芽的最佳深度。当深度达到标准时,播种机的指示灯闪烁了一下,073 号也让光斑突然闪烁了三下,像是在 “提醒” 卡鲁操作完成。
卡鲁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盯着播种机的指示灯,又看了看手背上消失的光斑,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试着按下播种机的启动键。随着机器的运转,种子均匀地落入土壤中,在地面上留下整齐的播种痕迹。卡鲁兴奋地拍了拍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完全没注意到身后悬浮的作战队员,转身推着播种机,继续在农田里工作,脚步比之前轻快了许多。
编号 73 的纺织星域里,作战队员 198 号正停在莉娜的纺织机旁,它的光学传感器敏锐地捕捉到莉娜的情绪变化 —— 莉娜的眼眶泛红,泪水滴落在丝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呼吸也变得急促,这些都是 “沮丧” 情绪的典型表现。198 号调取了莉娜的资料,发现她已经尝试了十次解开丝线乱结,却都以失败告终。
198 号立刻启动 “全息引导模式”,它的胸前弹出一个微型全息投影仪,投射出一道直径 5 厘米的全息画面。画面中,两个左单体人正在协作解结,一个人用手指轻轻固定丝线的一端,另一个人则从侧面轻轻梳理缠绕的部分,动作轻柔缓慢,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不到一分钟,乱结便被顺利解开。
莉娜看着投影画面,眼中的沮丧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好奇与期待。她犹豫了一下,转头看向旁边同样在整理丝线的左单体人 —— 那是一个名叫玛莎的左单体人,之前两人还因为争抢丝线发生过小小的争执。莉娜深吸一口气,向玛莎伸出手,脸上带着一丝羞涩的笑容。
玛莎看到她的动作,愣了一下,随即也露出笑容,点了点头,走到莉娜身边。两人按照投影的指引分工协作,莉娜学着画面中的样子,用手指固定丝线的一端,玛莎则小心翼翼地梳理乱结。虽然一开始动作还有些生疏,但很快就找到了节奏,缠绕的丝线逐渐恢复顺畅。
当最后一缕丝线被解开时,莉娜和玛莎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们击了击掌,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此时,198 号的体表温度微微上升 —— 它内置的 “情绪反馈模块” 能根据左单体人的表情变化,自动调整体表温度,虽然没有人类的情感,却能通过这种方式记录下 “引导成功” 的喜悦,这些数据会实时传输回 “米王 1 号”,为后续的引导方案优化提供支持。
5. 神坛与信仰的具象化
一周后,艾买尔星球的各个定居点中心,都出现了左单体人自发建造的 “神坛”。这些神坛的建造过程充满了虔诚 —— 左单体人们从附近的山上搬运黑色岩石,用简单的工具一点点雕琢,虽然手法粗糙,但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们的心意。神坛高约三米,底部是正方形的基座,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顶部呈双体相拥的弧形,象征着 “神教导的协作”,上面刻着模糊的 “双体纹路”。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 “双体纹路” 其实是作战队员在夜间悄悄雕刻的。每天凌晨,当左单体人都进入梦乡时,负责该区域的作战队员会启动低功率激光雕刻器,根据当天左单体人的协作效率调整纹路的深浅。协作效率达到 80% 以上的区域,纹路雕刻得清晰且深,还会在纹路中嵌入微量的荧光粉,在夜晚会发出微弱的光芒;效率在 60%-80% 之间的区域,纹路清晰度适中;效率低于 60% 的区域,纹路则暗淡模糊,以此来 “暗示” 左单体人需要加强协作。
小主,
神坛上供奉的 “双体神像”,是左单体人用当地的红陶土手工捏制的。他们从河边挖来红陶土,反复揉捏,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根据记忆中 “神的形象”,一点点塑造出两个相拥的人形。神像高约 50 厘米,体表涂着从 “荧光草” 中提取的荧光粉 —— 这种荧光草在夜间会自然发光,左单体人们相信,这是 “神的光芒” 的象征。涂满荧光粉的神像,在夜晚会发出柔和的绿光,恰好与作战队员体表的量子涂层微光一致,进一步强化了 “神在身边” 的错觉。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艾买尔星球的天空还是一片深蓝色时,左单体人们便带着自制的果实、谷物来到神坛前。他们手中捧着用 “树脂花” 制成的 “神香”——“树脂花” 是艾买尔星球特有的植物,花朵中含有丰富的树脂,左单体人们将花朵采摘下来,经过简单的晾晒、揉捏,制成圆柱形的 “神香”。这种树脂是米凡团队从艾买尔星球的 “安神树” 中提取的,经过检测发现,燃烧时会释放出含有 α- 脑波诱导成分的香气,能降低左单体人的焦虑情绪,让他们在一天的生产中保持冷静、专注。
当第一缕阳光穿过云层,洒在神坛上时,左单体人们整齐地跪下,点燃手中的 “神香”。袅袅青烟在晨光中缓缓升起,带着淡淡的香气,弥漫在神坛周围。此时,隐形的作战队员会启动 “气流引导装置”—— 这是一个安装在作战队员腹部的微型风扇,能产生微弱的气流,气流的方向和强度经过精确计算,刚好能将烟雾吹成 “双体相拥” 的形状。
左单体人们看到这一幕,眼中充满了敬畏与虔诚,他们纷纷低下头,口中念着 “感谢神的指引”,祈求当天的生产顺利、家人平安。祈祷结束后,他们会将带来的果实、谷物放在神坛前,作为对 “神” 的供奉,然后才带着满满的信心,前往田间、工厂开始一天的工作。
更神奇的 “有求必应” 传说,在左单体人间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他们坚定信仰的又一理由。在编号 156 的农业星域,一个名叫塔姆的左单体人,因为家里的农田作物生长缓慢,心里十分着急。一天清晨,他在神坛前祈祷:“伟大的神啊,请保佑我的庄稼丰收吧,我愿意把最好的果实献给您。”
当天夜里,负责塔姆所在区域的作战队员 092 号,带着微型生物肥料来到他的农田。这种肥料是用艾买尔星球的 “腐殖菌” 制成的,经过实验验证,能加速作物生长,且对土壤没有任何污染。092 号启动内置的 “纳米机械臂”,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每一株作物的根部,动作轻柔得像一阵风,不会惊动沉睡的塔姆,也不会损坏作物。
三天后,塔姆来到农田时,惊喜地发现,他的农田里,作物比周围的高出了一大截,叶片也更加翠绿、饱满。他兴奋地跑到神坛前,跪在地上用力磕头,额头都磕出了红印,逢人便说 “神听到了我的祈祷,神保佑我了”,脸上满是激动与感恩。
还有一次,编号 211 的定居点里,年幼的左单体人莉娅丢失了母亲留下的陶珠 —— 那是母亲在她出生时送给她的礼物,陶珠上刻着一朵小小的花,对莉娅来说意义非凡。她找了整整一天,都没有找到陶珠,伤心地在神坛前哭了整整一天,眼泪打湿了神坛前的土地。
负责该区域的作战队员 211 号,通过体表的 “地面传感器”,检测到农田的一处裂缝中有金属信号 —— 陶珠的核心是用一种特殊的金属制成的,能发出微弱的信号。作战队员 211 号飞到裂缝旁,用微型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将陶珠从裂缝中夹出来,然后轻轻推到莉娅的脚边。
莉娅低头看到脚边的陶珠,瞬间停止了哭泣,她拿起陶珠,仔细检查上面的花纹,确认是母亲送给自己的那一颗后,立刻抱着陶珠对着神坛磕头,大声喊 “神听到了我的祈祷,谢谢神”,声音中充满了喜悦与感激。
这一幕被远处的地鹰调研器清晰地记录下来,画面实时传输回 “米王 1 号” 的指挥室。都凡在指挥室里查看数据时,将这段画面调出来给米凡看,轻声对米凡说:“你看,我们创造的不是信仰,是让他们有勇气面对未知的底气,是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保持希望,主动去寻找解决办法。这才是文明引导的核心,不是控制,而是赋能。”
6. 地鹰调研与右宇宙的准备序章
当艾买尔星球的农业生产进入稳定期,田野里的作物长势喜人,纺织厂的机器也日夜不停地运转,60 亿作战队员的引导工作从 “直接干预” 逐步转为 “暗中监测” 时,都凡在 “米王 1 号” 的圆形会议室中召开了全体地球人大会。
会议室的设计充满了科技感,墙壁是可变色的智能玻璃,此时呈现出柔和的浅蓝色,让人心情平静。中央悬浮着直径十米的艾买尔星球全息地图,地图上的 358 个星域用不同颜色标注 —— 红色代表待解决问题,黄色代表观察中,绿色代表已稳定。此时,地图上已有 290 个星域标注为绿色,闪烁着柔和的绿光;剩余的 68 个星域多为黄色,只有 3 个星域还标注着红色,分别是编号 42、107、239 的星域,主要问题是协作效率偏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