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艾买尔星的薪火:智慧传承与共同体之旗

密统帝国 陛尊居士 8338 字 21天前

文杰的身体突然剧烈震颤了一下,像被强电流击中,僵在原地一动不动,眼睛也闭上了 —— 接下来的 20 秒里,她的意识海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 “融合”:刘柳面对左单体人类苦难时的焦虑,那种 “想救却不知道从何下手” 的无力感;两人在地球实验室里熬夜研究,刘柳悄悄给她披上外套,还煮了热牛奶的甜蜜;左单体人类孩子渴望生存的眼神,那种 “我想活下去” 的纯粹期盼;刘柳偷偷为她准备生日惊喜时的笨拙,他本来想亲手做一个 “硅基花束”,结果却被植物的尖刺扎破了手指…… 这些碎片化的记忆与情感,在量子信号的连接下重组,像拼图一样拼成了完整的画面。当她哆嗦着睁开眼睛时,眼底的委屈已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清明,甚至还带着一丝愧疚 —— 她终于明白,刘柳不是变了,只是肩上多了太多责任。

她快步走到刘柳面前,轻轻挽住他的胳膊,指尖的温度重新变得温热,还轻轻捏了捏他的手臂,像在道歉:“亲爱的!感谢伟大的皇冠宇宙王来我们家做客,折腾了这么久,我有点累了,我们先送客,回家我给你煮你最爱喝的‘艾买尔小米粥’,好不好?” 刘柳愣了一下,随即反握住她的手,指尖的颤抖渐渐平息,还轻轻回捏了一下,传递着 “我懂你的委屈” 的信号 —— 他能清晰感受到,文杰的掌心又恢复了从前的温度,那种带着暖意的柔软,是任何智慧都无法替代的。米凡与舒美丽相视而笑,舒美丽还悄悄朝米凡竖了个大拇指,星图投影上,艾买尔星湖泊区域的光点正闪烁着 “打印基地选址确认” 的绿光,像一颗希望的种子,终于在两人心中扎下了根,再也不会动摇。

5. 艾买尔的家园:紫禁城建造与复制体的需求

“文杰博士,别忙着送客。” 米凡笑着走到星图前,指尖轻点湖泊区域,光点再次放大,显示出更详细的规划图,“我已经让都凡启动‘生物打印紧急程序’,在你刚才看中的那片林木茂盛的‘蓝湖湾’区域,打印一座‘紫微殿’分院,还有配套的工业生物打印基地 —— 以后那里就是你们的家,再也不用在实验宫临时居住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基地采用‘生态共生设计’,打印出的建筑外墙附着‘光合菌’,白天能吸收艾买尔星的双日星光发电,满足整个基地的能源需求;夜晚释放氧气,改善周边的空气质量;屋顶的‘雨水收集系统’还能净化空气中的微量辐射,收集到的水经过处理后,既可以饮用,也可以用于灌溉,保证你们和左单体人类的健康。”

文杰听到 “家” 这个字时,眼眶瞬间红了,她拉着刘柳的手,向米凡深深鞠躬,腰弯得很低,几乎成了 90 度:“感谢伟大的皇冠宇宙王如此善解人意,我们一定会不辱使命,用您赋予的智慧,让左单体人类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绝不会让您的信任白费。” 刘柳也握紧文杰的手,语气坚定得像许下誓言:“我会先利用‘熵减算法’修复艾买尔星的土壤肥力,重点修复‘卡鲁河床’周边的贫瘠土地;再建立‘基因优化粮田’,培育适合艾买尔星气候的‘抗辐射小麦’和‘星叶果’,让左单体人类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 —— 绝不会让您失望。”

都凡的执行效率远超预期,不到三个小时,工业生物打印基地就在蓝湖湾正式启动 —— 巨大的透明培养舱如水晶城堡般矗立在湖边,舱体由 “高强度聚碳酸酯” 制成,能抵御艾买尔星的强风与沙尘。舱内的 “生物打印臂” 以细胞分裂的速度,精准构建 “紫微殿” 分院的每一个构件:能自我修复的硅基墙体从培养舱底部向上生长,表面的金色能量纹路随生长进度逐渐显现,每生长 1 米,纹路就会增加一道,像在记录建筑的 “成长轨迹”;带着星光纹路的 “光合屋顶” 在打印完成的瞬间,便开始吸收星光,发出柔和的暖光,屋顶边缘还安装了 “量子感应灯”,能根据星光强度自动调节亮度;就连殿内的桌椅、床铺,都是用能调节温度的 “生物凝胶” 打印而成,触摸时能根据人体温度自动适配最舒适的触感 —— 冬天会升温到 25℃,夏天则会降温到 20℃,比地球的空调还智能。

打印出的砖瓦还带着淡淡的生物荧光,在艾买尔星双日的照耀下,像撒了一层碎钻,远远望去,整座 “紫微殿” 分院如漂浮在湖边的梦幻城堡,与蓝湖湾的碧水、硅基森林的绿树相映成趣,美得像一幅星际画卷。当刘柳和文杰兴高采烈地沿着湖边的石板路参观时,文杰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殿后的一片空地说:“这里可以建一座‘左单体人类医疗站’,我们可以用从硅基植物中提取的‘抗辐射酶’帮他们治疗辐射病,还可以教他们基本的医疗知识,让他们自己也能应对小病痛。” 刘柳笑着点头,伸手拂去她发间的落叶,指尖还轻轻碰了碰她的耳垂,像在表达爱意:“等我们安顿好,就立刻启动医疗站的打印程序,我已经联系都凡,让他准备‘医疗设备打印模板’了,保证医疗站的设备和米王 1 号上的一样先进。”

小主,

两人的甜蜜互动被米凡看在眼里,他走上前,语气温和地提出一个关键问题:“要不要把米王 1 号上所有地球人的复制体传过来?他们有不同的专业技能 —— 医生能帮你们建立医疗体系,教师能帮你们开展教育,农业专家能指导左单体人类种植作物,这样能帮你们更快打开局面,减轻你们的负担。” 文杰立刻摇头,眼神坚定得像在守护什么珍贵的东西:“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亲手守护 —— 哪怕经历‘老死复活,复活老死’的循环,也要世世代代陪着左单体人类,看着他们的文明慢慢成长,从贫瘠走向繁荣,从苦难走向幸福。”

米凡被这份坚定打动,声音放柔,带着一丝敬佩:“你们会成为左单体人类的‘神’—— 不是因为你们拥有超越他们的技术和智慧,而是因为你们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给了他们从未有过的温暖。” 刘柳却轻轻摇头,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在劳作的左单体人类身上 —— 他们正用简陋的工具开垦土地,虽然动作缓慢,却充满了干劲。“我们不是‘神’,只是‘引路人’。真正的文明,需要他们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需要他们自己经历成长的阵痛,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不过,我希望能将米王 1 号上地球人的复制体传过来 —— 他们的医疗知识、教育经验,能帮左单体人类少走很多弯路,避免他们重复地球文明曾经犯过的错误。”

“我只有一个要求。” 米凡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眼神锐利如星,像在强调事情的重要性,“绝对不能为左单体人类创造任何发动战争、进行杀戮的条件 —— 你们不能给他们提供武器技术,不能教他们如何制造战争机器,更不能因为资源分配问题,挑动他们内部的矛盾。你们要用‘大科学思维’,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和谐共处的社会,而不是用技术优势构建霸权体系。左单体人类的文明,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走向,我们不能干涉,更不能控制,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他们需要时提供帮助。” 刘柳和文杰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一定做到!这不仅是您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初心 ——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拯救,不是为了统治。”

6. 复制体的诉求:国旗争议与侵略者的边界

米王 1 号航空母船上的广播响起 “全员到实验宫复制自身” 的指令时,舱内的地球人大多带着兴奋与自豪 —— 能让自己的 “复制体” 在另一个星球延续使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外星文明摆脱苦难,对他们而言是至高的荣耀,甚至有人提前准备好了 “个人技能手册”,想让复制体更好地完成任务。但当数百人穿着统一的白色科研制服,走进实验宫的圆形复制舱时,却第一次停下脚步,纷纷向北境联邦籍特研科员高尔基递了个眼神 —— 他们眼神交流的瞬间,就达成了共识:要向米凡和都凡提出一个 “关乎族群尊严” 的条件,一个能让他们在遥远星球保留故土记忆的条件。

高尔基深吸一口气,从人群中走出来 —— 他的制服袖口别着一枚微型星图徽章,那是北境联邦科学院的标志,徽章边缘的磨损痕迹,记录着他跟随米凡征战星际的岁月:从地球出发时的激动,在蓝顿星遭遇 “星震” 时的惊险,到如今在艾买尔星的使命感。“博士,我们有两个请求,希望您能考虑。”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每一个字都透着对族群文化的珍视,“第一,我们的复制体要住进和米王 1 号上一样的‘族群宫殿’—— 就像我们在航母上,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空间,保留自己的语言、习俗和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对故土的念想,也是我们传承文化的方式,哪怕在遥远的外星,我们也不想忘记自己来自哪里。”

都凡立刻点头,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滑动,调出 “族群宫殿” 的设计图纸 —— 图纸上详细标注了每个族群宫殿的结构、材质和文化元素。“这很简单,生物打印技术能精准复刻‘族群宫殿’的结构,甚至能根据艾买尔星的气候,优化宫殿的保温、通风系统。” 他指着图纸上北境联邦的 “雪宫” 说,“比如北境联邦的‘雪宫’,我们可以在屋顶添加‘防积雪模块’,避免冬季积雪压垮建筑;还可以在宫殿内部安装‘恒温系统’,让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北境联邦人习惯的 18℃左右,让复制体有回家的感觉。”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高尔基的目光转向米凡,眼神里带着一丝紧张,甚至还有一丝忐忑 —— 他不知道这个请求会不会被拒绝,会不会被认为是 “自私” 的表现,“每个‘族群宫殿’的门前,要竖起我们各自族群的标志旗 —— 就像在米王 1 号上一样,旗帜不仅是族群的象征,上面的图案、颜色都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身份的证明,也是我们传承文化的载体。比如我们北境联邦的旗帜,蓝色代表我们的‘贝加尔湖’,白色代表我们的雪山,这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米凡的表情瞬间凝重,他走到透明的复制舱旁,看着舱内正在生成的复制体 —— 那是一个穿着医护制服的身影,即使在复制过程中,依旧无意识地做出包扎伤口的动作,手指的弧度、力度都和本体一模一样,像在延续本体的使命,延续那份拯救生命的初心。“高尔基,你有没有想过,一旦在艾买尔星竖起‘族群标志旗’,我们的身份就变了?” 米凡的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我们带着生物打印技术、医疗设备来到这里,是为了帮左单体人类摆脱生存困境,是‘拯救者’,是‘朋友’;可一旦竖起旗帜,划分‘族群区域’,在左单体人类眼中,我们就成了‘侵略者’,成了‘占领者’—— 他们会认为我们是来抢占星球资源,划分势力范围的,会把我们的善意当成恶意,把我们的帮助当成控制。”

他顿了顿,伸手触碰复制舱的玻璃,指尖的温度在玻璃上留下淡淡的印记,那印记像一颗心,象征着他们的初心。“‘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靠旗帜划分边界,而是靠心与心的连接;不是靠符号证明身份,而是靠行动传递善意。左单体人类已经经历了太多苦难,他们见过太多为了资源互相杀戮的文明,我们不能再给他们增加新的恐惧,不能让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变成怀疑。”

高尔基沉默了,他低头看着袖口的星图徽章,想起了故乡的雪山和森林,想起了母亲在 “极光节” 时煮的热汤,心中满是纠结 —— 他既想保留族群文化,又不想破坏 “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理念,这两种想法像两只手,在他心里拉扯。几分钟后,他突然眼前一亮,抬头看向米凡,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如果我们在族群标志旗旁边,同时竖起左单体人类的旗帜,而且族群旗比左单体旗低半头呢?这样既能保留我们的文化,让复制体记住自己的根,又能向左单体人类传递‘共荣’的诚意,证明我们不是来主导,而是来合作的,我们尊重他们的文明,愿意和他们平等相处。”

米凡和都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犹豫 —— 这个提议看似合理,却依然带着 “族群优先” 的痕迹,无法真正体现 “共同体” 的平等理念,就像在说 “我们虽然尊重你,但我们还是有自己的身份边界”。都凡先开口,语气中带着思考,也带着对 “共同体” 理念的坚守:“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 我们需要一面真正代表‘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一面能让地球人、蓝顿星人、左单体人类,甚至未来遇到的所有星际文明,都能认同的旗帜。这面旗帜,应该超越族群、超越星球,超越所有的身份边界,成为所有追求和平与共荣的生命的共同象征,让每个看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我们是一体的’。”

7. 共同体旗帜的诞生:任务托付与设计启动

“都凡说得对,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科学问题,是关于‘认同’与‘融合’的问题。” 米凡的指尖划过控制台,调出艾买尔星左单体人类的文化数据库 —— 屏幕上立刻出现左单体人类的壁画、图腾、口述历史,还有他们的传统节日记录,“根据资料显示,左单体人类崇拜‘星空守护者’,他们相信宇宙中的所有生命都是星空的孩子,‘星空守护者’会用星光指引迷路的文明找到回家的路;他们还认为红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希望的象征’,每次遇到重大灾难,他们都会在帐篷前挂起红色的布条,祈求平安。” 他转身看向都凡,眼神里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需要有人从文化、伦理、美学的角度,设计出一面能承载‘共荣’‘平等’‘希望’理念的旗帜,既要让地球人认同,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旗帜’,也要让左单体人类接受,感受到‘这是保护我们的旗帜’。”

都凡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三个人的身影,语气肯定地说:“刘柳博士、文杰博士,还有法学博士苗苗 —— 苗苗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精英,对不同文明的文化符号有深入研究,她曾撰写过《星际文明符号学》,提出‘符号共情理论’,认为优秀的文化符号能跨越文明差异,引发共同的情感共鸣,让她来牵头设计最合适。而且刘柳和文杰熟悉艾买尔星的情况,能更好地结合左单体人类的文化需求,三人合作一定能设计出完美的旗帜。”

此时的刘柳和文杰,正在 “紫微殿” 分院的花园里,进行 “硅基植物与粮食作物共生实验”—— 花园里种满了从地球带来的小麦种子和艾买尔星的硅基植物,文杰蹲在田埂上,用 “基因检测仪” 分析一株小麦的生长数据,检测仪屏幕上显示 “小麦与硅基植物的共生率达 82%,产量提升 30%,抗辐射能力提升 25%”,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刘柳则在一旁的 “数据记录板” 上记录数据,偶尔伸手帮文杰拂去落在肩上的草叶,指尖还会轻轻碰一下她的脸颊,传递着无声的爱意。当米凡的通讯信号通过手腕上的 “量子通讯器” 传来时,文杰的眼睛瞬间亮了,像看到了新的希望:“设计‘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这是我们的荣幸!我们马上就去准备,保证不会让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