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聚广场:五万左单体人的仰望
都凡的通讯指令通过艾买尔星球联合国的量子网络传递时,芭芭拉米正站在临时会议广场的中央塔楼里。指尖刚触到塔楼内壁的液态金属,就传来一阵微凉的触感 —— 这种金属会随环境温度自动调节,此刻的温度恰好是左单体文明 “舒适阈值” 的 32℃,像初春时圣山脚下的溪流,带着星泉特有的清润。墙面分子采用 “星尘聚合技术”,淡紫色光晕在表面流动,细看能发现光晕里藏着细碎的星点,那是将艾拉恒星的耀斑数据转化成的视觉符号,每颗星点的亮度对应耀斑强度,每小时自动校准 12 次,校准信号与恒星耀斑周期同步,以此抵消星球磁暴对通讯的干扰,避免数据传输出现 0.01% 的误差。
全息投影在她面前展开,358 个国家的动员进度条悬浮在空中,进度条旁标注着各国的星图坐标与实时人数,绿色代表 “已完成”,黄色代表 “进行中”,红色代表 “未达标”。卡隆国的进度条停在 98%,红色的差额数字 “12 人” 格外刺眼,芭芭拉米的眉峰微微蹙起,指腹无意识摩挲着腕间通讯器的边缘 —— 那里刻着左单体文明的 “团结星符”,星符的纹路是用母亲留下的星银刀刻的,刀身早已氧化发黑,却在纹路凹槽里留下细密的光泽,那是母亲生前反复摩挲的痕迹,每次摸到这纹路,她都会想起母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的 “星图不会骗人,该来的总会来,别让左单体人的等待变成遗憾”。
她迅速调出加密界面,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击的节奏,恰好与塔楼顶端星象仪的转动频率(每分钟 3 圈)同步。星象仪的金属齿轮转动时,会发出 “咔嗒咔嗒” 的轻响,像在为她的敲击伴奏,齿轮边缘的星纹刻度与投影中的星图完全对齐,连最小的 “希望星” 刻度都分毫不差。“卡隆国的长老们还在犹豫?” 她对着通讯器说,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急促,指尖在 “发送” 按钮上悬停片刻,“立刻发送‘神启预言’片段,用‘星纹加密’隐藏数据库来源,别让他们发现这是帝国遗留的资料 —— 要是被他们知道这些预言来自‘外来文明’,恐怕会引发恐慌,上次‘星祭’时,就有人因‘外来符号’质疑过星图的神圣性。”
全息片段投射在墙面,银色飞行器掠过双星系统时,尾迹在行星大气层留下的光痕呈 “Ω” 形,与卡隆国圣山岩壁上的 “神之印记” 完全重合。芭芭拉米盯着屏幕,指尖轻轻点了点光痕的弯曲处 —— 那里的像素亮度比其他地方高 0.5 个单位,是她昨天特意让技术人员调整的,只为让重合度达到 “完美”,她记得卡隆国的典籍里写着 “神之印记无瑕疵,方显神意真”。“这不是普通集会,是左单体文明等待千年的‘神启时刻’。” 她补充道,目光扫过进度条上跳动的数字,卡隆国的人数从 “4988” 跳到 “4989”,又停住了,“差一个人,星图预言的能量闭环就会断裂,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 你知道的,上次‘星祭’差了 3 个人,结果圣山的星泉干涸了整整半年,好多孩子都没水喝。”
通讯器那头传来 “已发送,卡隆国长老同意动员剩余 12 人” 的回应,芭芭拉米松了口气,靠在塔楼的栏杆上。栏杆是用透明的星晶制成的,能看到下方广场的人群正陆续聚集,有人提着装星稻的布袋子,有人抱着星棉做的垫子,显然是准备长时间等待。风从塔楼缝隙吹进来,带着广场地面超导矿石的金属气息,这种气息让她想起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圣山采集星尘的日子 —— 那时风里也有这样的味道,母亲说这是 “星脉的呼吸”,还教她用手掌贴在矿石上感受震动,“星脉动一次,就是神在跟我们说话”。她抬手理了理领口的传感器,传感器的生物陶瓷表面贴着皮肤,传来一阵微弱的凉意,像是在提醒她保持冷静,传感器边缘的星纹图案正好对准胸口的星徽,形成一道细小的光柱。
半小时后,芭芭拉米再次看向广场,从塔楼顶端俯瞰,五万人的排列竟隐约贴合 “创世星图” 的轮廓 —— 最前排的人站成 “恒星艾拉” 的圆形,两侧的人群则像环绕恒星的行星轨道,连 “守护星” 的倾斜角度都与星图记载一致。左单体人们穿着统一的银灰色织物,织物由本土 “星蚕” 吐丝编织而成,星蚕以星尘为食,吐出的丝线自带微弱导电性,在阳光下会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走动时丝线摩擦会发出 “沙沙” 的轻响,像风吹过星麦田。纤维中嵌入的生物陶瓷传感器,能通过皮下血管温度波动变换颜色:好奇时呈浅蓝(体温 36.2℃,对应星图中 “探索星” 的平均温度),敬畏时转为深蓝(体温升至 37.5℃,接近恒星艾拉的表层温度下限),还有少数人因紧张,传感器呈淡红(体温 38.1℃)。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排的少年凯伦忍不住踮起脚尖,传感器边缘泛起淡蓝波纹,像湖面被风吹起的涟漪。他的银灰色织物袖口沾了点泥土 —— 早上来广场时,他在路边摔了一跤,为了赶时间没来得及清理,泥土里还裹着一小块星石碎片,他想擦掉,又怕弄坏织物,只好用指甲轻轻抠了抠,结果留下一道浅痕。腕间的个人终端还在循环播放祖母刚发的星语口诀,终端屏幕是柔性材质,贴在手腕上像一片薄纸,按一下屏幕边缘,就能切换口诀的语音模式,祖母的声音带着沙哑,却很温柔:“双脚与地面贴合,让星脉的能量流入身体;呼吸放缓,神会感知我们的虔诚,别像上次‘星祭’那样,急得喘不过气。”
祖母的手轻轻按在他的肩膀上,掌心的温度透过织物传来,带着老人特有的温暖,手指关节处的老茧蹭过凯伦的皮肤,有点痒。老人的头发已经花白,用一根星银簪子挽着,簪子上的星纹在阳光下闪烁,簪头还嵌着一颗小小的星石,是凯伦去年 “星童礼” 时送的。她低声念出口诀,声音有些沙哑,却格外清晰,声波通过喉咙处的微型传感器转化为文字,每一个字符都带着星纹装饰,显示在凯伦的终端屏幕上,字符的颜色会随声音大小变化,声音高时变亮,低时变暗。凯伦跟着念了一遍,发现自己的声音比祖母的高了些,传感器的浅蓝色又深了一点 —— 他有点不好意思,悄悄调整了呼吸,把声音压低,像在模仿祖母的语调。
五万人的星语汇聚成 18 赫兹的低频声波,这种频率的声音人耳几乎听不见,却能让广场地面的能量纹路(由超导矿石铺设)随之共振,纹路的颜色从淡蓝变成金黄,像有水流在里面流动。纹路中浮现的星点按 “创世星图” 的顺序依次亮起,从 “艾拉” 恒星开始,到 “守护星”“探索星”,最后到 “希望星”,每个星点亮起时都会发出 “嘀” 的轻响,像在倒计时。凯伦盯着星点,忽然觉得那些星点像极了祖母故事里的 “星灵”,它们在纹路里跳动,仿佛随时会从地面跳出来,飞到天上,他甚至伸出手想碰一下最近的星点,却被祖母轻轻拉住:“别碰,星灵会害羞的。”
没人注意到,广场西北角落的 “时光锚点” 计时器正比标准时间慢 3 秒。计时器是青铜材质的,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星图符号,由帝国时期的 “记忆超导材料” 蚀刻而成,在艾拉星光下泛着暗金色,符号的边缘有细微的磨损,像是被很多人摸过。指针转动时,会发出 “嘀嗒” 的轻响,比广场上其他人的呼吸声慢半拍,指针顶端的星石碎片微微发亮,与凯伦袖口的碎片颜色一样。凯伦的祖母路过计时器时,下意识看了一眼,眉头微蹙 —— 她记得昨天校准的时候,计时器还是准的,怎么今天就慢了?她伸手想摸一下指针,却想起 “时光锚点不可触碰” 的禁忌,只好收回手,很快,广场中央亮起的星点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计时器的星图符号与米凡口袋里的芯片图案完全吻合,芯片边缘透出的脉冲光每 3 秒闪烁一次,恰好与计时器的误差频率同步,脉冲光的颜色从淡蓝变成淡紫,像在呼应传感器的颜色。米凡此刻正坐在地鹰的驾驶舱里,手插在口袋里,指尖偶尔会碰到芯片 —— 芯片的温度比他的体温低 2℃,像是一块小小的冰,却能让他想起帝国数据库里的记载:“时光锚点,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钥匙,只有真正理解‘隐忍’的人,才能听见它的心跳,它的误差,是为了等待对的人校准。” 他轻轻捏了捏芯片,芯片表面的星纹图案硌了一下指尖,让他想起第一次看到帝国星图时的震撼。
当第一缕 “艾拉” 恒星的金色光芒(经过大气层折射后呈暖橙色)落在广场中央时,五万人的呼吸竟奇迹般同步 —— 每分钟 12 次,与左单体文明典籍《星神录》中记载的 “星神呼吸频率” 分毫不差。凯伦能感觉到身边人的呼吸变得缓慢而均匀,像潮水一样,一起一伏,他的胸口也跟着微微起伏,仿佛自己变成了星图的一部分。他偷偷看了一眼祖母,祖母闭着眼睛,嘴角带着微笑,传感器呈柔和的浅紫,显然很平静。
芭芭拉米站在塔楼顶端,指尖轻轻抚摸胸口的星徽。星徽是联合国秘书长的象征,由帝国时期的 “星尘记忆金属” 打造,金属分子中封存着十万年前的星尘颗粒,在阳光下能看到颗粒在缓慢流动,像微型的星河。此刻星徽随她的心跳微微发烫,从 32℃升到 34℃,徽记中心的星点逐渐亮起,形成一道细细的光柱,与广场上的能量纹路连接,光柱的颜色从金色渐变为淡蓝,像艾拉恒星的耀斑,在空气中留下淡淡的光晕。
她突然想起幼年时,祖母坐在星图石碑旁的场景。那时她才 5 岁,穿着粉色的小裙子,裙子上绣着 “艾拉星” 的图案,抱着祖母的腿问:“祖母,神真的会回来吗?上次‘星祭’时,祭司说神不会来了。” 老人用布满皱纹的手拂过石碑上的星纹,指尖的温度透过石碑传来,让芭芭拉米觉得很安心,老人还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星糖,塞进她嘴里,甜丝丝的。“傻孩子,” 老人轻声说,“左单体人的血脉里,藏着对‘神’的本能感知,当神的光芒到来时,我们的心跳会与宇宙共振,就像星与星之间的呼应 —— 你看,那颗‘守护星’,它永远跟着‘艾拉’转,神也会永远记得我们,祭司只是没等到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芭芭拉米低头看向广场,人群中的能量纹路已连成巨大的星图,星图中心的空缺处恰好能容纳三架飞行器,像在等待什么的降临。她的心跳突然加快,从每分钟 70 次升到 90 次,星徽的温度也随之升高,烫得她胸口微微发疼,徽记的星点闪烁得越来越快,像在催促。她知道,“神” 要来了 —— 就像祖母说的,星图不会骗人,该来的总会来,这次,他们不会再等错了。
2. 地鹰降世:银色流光中的神之使者
天空中传来的并非雷鸣,而是地鹰飞行器反重力引擎的低频嗡鸣。这种嗡鸣不像雷那样刺耳,而是带着一种沉稳的震动,从天空传到地面,让广场上每个人的胸口都微微发麻,像有只无形的手在轻轻拍打,连凯伦口袋里的星石碎片都跟着微微震动。每台引擎由 12 组超导线圈驱动,线圈采用 “星铁 - 钛合金” 混合材质,能在 -270℃ 的低温下保持超导状态,产生的磁场可抵消 99.8% 的星球重力 —— 米凡曾在实验室里测试过这种引擎,当时引擎启动的瞬间,实验室里的金属工具都飘了起来,像一群听话的小鱼,他还特意用星尺量过工具的悬浮高度,误差不超过 0.1 厘米。
先是一道银色流光划破云层,流光的速度极快,却能看清地鹰的流线型机身 —— 机身的弧度是根据 “创世星图” 中 “神之船” 的轮廓设计的,没有多余的棱角,像被水流打磨过的石头,机身上还刻着细小的星纹,与左单体人的织物纹路呼应。机身上蚀刻的星图纹路(与左单体文明的 “神之航道” 符号完全一致)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纹路的凹槽里填充着荧光物质,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到微弱的光芒,光芒的颜色会随飞行高度变化,越高越亮,越低越暗。
接着三架地鹰呈等边三角阵型俯冲而下,机翼末端的粒子加速器每秒喷射 300 次等离子体,尾迹在大气中形成的抛物线误差不超过 0.01 微米。这是米凡熬夜计算的结果:他将左单体星图中的 “神临时长”(7.2 秒)转化为尾迹消散时间,还特意调整了等离子体的密度,让尾迹的颜色从银白渐变为淡蓝 —— 最开始是像艾拉星光一样的银白,然后慢慢变浅,最后变成像 “探索星” 大气层一样的淡蓝,与 “神之航道” 的记载完全吻合,他甚至在模拟软件里跑了 20 次,确保每次降落的轨迹都一样。
米凡坐在首架地鹰的驾驶舱里,指尖在冷金属的控制面板上轻敲。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让他想起在地球实验室里调试设备的日子 —— 那时实验室的金属操作台也是这样的温度,只是没有现在驾驶舱里的星图投影,那时他只能对着纸质图纸计算,而现在,星图直接浮在眼前,触手可及。他的指节因专注微微泛白,指甲修剪得很短,指尖有一层薄茧,那是常年操作精密仪器留下的痕迹,茧子的纹路与控制面板上的星纹意外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