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蓝顿星的文明承越之路

密统帝国 陛尊居士 10074 字 21天前

张女士点点头:“当然可以,艺术就是要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莉莉立刻拿出一根发光的光藤,小心翼翼地将它缠绕在藤蔓骨架上。光藤发出柔和的绿色光芒,与星蓝花的蓝色花瓣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光影。

“太漂亮了!”张女士赞叹道,“这就是‘文明融合’的魅力,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就能创造出更棒的作品。”

周围的居民们也纷纷开始创作,有的加入了地球的“干花”,有的加入了蓝顿星的“水晶珠”,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创意。森林里的星燕也被吸引过来,围绕着花艺作品飞舞,像是在为这些作品喝彩。

在“铁穹国”的“能量科技城”里,一场“地蓝科技展”吸引了无数民众。铁穹国以制造能量武器和防御设备闻名,而地球的科技公司则带来了“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两种科技的结合,让铁穹国的民众大开眼界。

科技展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虚拟现实体验舱”,民众可以通过这个体验舱,“走进”地球的各个地方。铁穹国的青年马克是个科技爱好者,他第一个走进体验舱,戴上虚拟现实头盔。

很快,马克就“站”在了地球的“长城”上。他能感受到脚下的砖石,能看到远处的山脉,甚至能听到风吹过城墙的声音。“太真实了!”马克忍不住感叹,“我好像真的去了地球一样!”

体验结束后,马克走出体验舱,兴奋地对身边的地球工程师说:“工程师先生,这种技术能不能和我们的‘能量模拟系统’结合啊?我们可以用它来模拟星际战场,让士兵们在虚拟现实里训练,这样既安全又有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地球工程师笑着说:“当然可以!我们的虚拟现实技术,加上你们的能量模拟系统,能让训练场景更真实,甚至能模拟不同星球的环境,比如低重力、高辐射的星球,帮助士兵们适应各种战斗环境。”

铁穹国的军事部长也在场,他听到两人的对话,立刻上前说:“这件事就交给你们负责!我们要尽快研发出‘地蓝联合训练系统’,提高我们士兵的战斗力,为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保驾护航。”

在“花雾国”的“美食街”上,“地蓝美食节”正在热闹地进行着。花雾国的美食以“能量糕点”为主,口感轻盈,能补充能量;而地球的厨师则带来了各种地球美食,比如“中国的饺子”“意大利的披萨”“日本的寿司”,让花雾国的民众大饱口福。

花雾国的居民小雅是个美食爱好者,她站在地球饺子摊前,好奇地看着厨师包饺子。“厨师叔叔,这个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呀?里面包的是什么?”小雅问。

地球厨师王师傅笑着说:“这叫饺子,里面包的是肉馅和蔬菜馅,煮熟后很好吃。来,我教你包一个。”

王师傅拿起一张饺子皮,放在小雅手里,然后教她放馅、捏边。小雅学得很认真,虽然包的饺子有点歪歪扭扭,但还是很开心。“我包好啦!”小雅举起自己包的饺子,兴奋地喊。

王师傅把小雅包的饺子放进锅里,几分钟后,饺子煮熟了。小雅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太好吃了!比我们的能量糕点还好吃!厨师叔叔,您能教我做更多的地球美食吗?”

王师傅点点头:“当然可以!我这次带来了很多地球美食的菜谱,以后会在花雾国开一家‘地球美食学校’,教大家做地球美食。”

周围的民众听到这话,都围了过来,纷纷表示要报名参加美食学校。花雾国的美食街负责人也走过来,对王师傅说:“我们会为您提供最好的场地,希望地球美食能成为花雾国美食的一部分。”

在“沙海国”的“绿洲图书馆”里,一场“地蓝读书分享会”正在进行。图书馆里的书架上,不仅有蓝顿星的书籍,还有很多翻译后的地球书籍,比如《西游记》《哈利·波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沙海国的老学者陈爷爷正在给孩子们讲《西游记》的故事。他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一本图文并茂的《西游记》,绘声绘色地讲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

“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能看出妖怪的真面目,他为了保护师父,不怕被误会。”陈爷爷指着书上的插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正义,不能因为别人的误会就放弃。”

孩子们听得很入迷,一个小男孩举手问:“陈爷爷,地球真的有孙悟空吗?他会飞吗?”

陈爷爷笑着说:“孙悟空是地球人想象出来的英雄,但地球人也有‘飞天’的梦想,他们发明了飞机、火箭,现在还能去太空旅行,就像我们蓝顿星人一样。”

分享会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跑到书架前,挑选自己喜欢的地球书籍。有的孩子选了《哈利·波特》,有的选了《格林童话》,还有的选了地球的科普书籍《宇宙奥秘》。

图书馆的管理员看着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笑着对身边的地球图书管理员说:“地球的书籍太有魅力了,不仅孩子们喜欢,很多大人也喜欢看。我们计划以后每年都引进更多的地球书籍,让沙海国的民众了解更多的地球文明。”

地球图书管理员点点头:“我们也会把蓝顿星的书籍翻译成地球语言,引进地球的图书馆。文明的交流,就是通过这些小小的书籍,一点点实现的。”

蓝顿星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着这样的变化。地球文明的理念、技术、文化,渐渐融入蓝顿星的日常,改变着民众的生活,也改变着蓝顿星的未来。

在蓝顿星的“中央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地球文明小课堂”,介绍地球的历史、文化、科技;在蓝顿星的学校里,“地球文明课程”成了必修课,孩子们从小就学习地球的知识,了解地球的文明;在蓝顿星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地球文明的元素——有的商店挂着地球的灯笼,有的广告牌用地球的文字写着标语,有的公园模仿地球的“植物园”建造。

这些变化,没有任何人强迫,而是民众自发的选择。因为他们知道,地球文明的美好,能让蓝顿星变得更棒;而蓝顿星的进步,也能为地球文明带来新的活力。

正如拉拉木大总统在演讲中说的那样:“我们继承并超越地球文明,这是我们蓝顿星球人类的伟大使命!”而这个使命,正在蓝顿星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变成现实。

7. 星际航行中的意外与地蓝团队的协作

星越号在星际航行的第五天,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星际风暴”。这场风暴比预期的更猛烈,星际云团中的能量乱流冲击着船体,导致星越号的通讯系统暂时中断,能量护盾也出现了轻微的破损。

小主,

指挥舱里的警报声此起彼伏,主屏幕上的航行路线图变成了红色,显示“航行危险”。林薇船长立刻下令:“所有船员进入紧急状态!能量部门立刻修复能量护盾,通讯部门尽快恢复通讯,科考团队保护好设备和数据!”

船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能量部门的船员穿着“能量防护服”,冲进能量舱,手里拿着“护盾修复仪”,开始修复破损的护盾。修复仪发出淡蓝色的光芒,光芒覆盖在护盾的破损处,一点点填补着漏洞。

通讯部门的船员则在指挥舱里忙碌着,他们不断调整通讯频率,试图与蓝顿星和地球恢复联系。“船长,星际风暴的能量乱流干扰了通讯信号,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信号中转站’,才能恢复通讯。”负责通讯的船员汇报。

林薇皱着眉头,看着主屏幕上的星际地图:“附近有没有可用的中转站?”船员快速搜索后,回答:“在我们前方100光年处,有一个废弃的‘星际信号站’,是之前地球建造的,虽然已经停用了,但设备应该还能用。”

林薇立刻下令:“改变航线,前往废弃信号站!能量部门加快修复速度,我们需要在风暴加剧前到达信号站!”

米凡和陈教授也在指挥舱里,他们正在帮助科考团队保护设备。米凡拿着“数据保护仪”,逐一检查每个实验室的设备,确保数据不会因为颠簸而丢失。陈教授则在一旁安抚其他科考人员的情绪,给他们讲解地球应对星际风暴的经验。

“大家不要慌,星际风暴虽然猛烈,但只要我们团结协作,一定能安全度过。”陈教授看着紧张的科考人员,“地球的飞船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们就是靠团队的协作,成功修复了设备,到达了安全区域。”

一位年轻的科考人员小张有些担心地问:“陈教授,我们的通讯中断了,蓝顿星和地球会不会找不到我们啊?”

陈教授笑着说:“不会的,星越号上有‘定位信标’,就算通讯中断,蓝顿星和地球也能通过信标找到我们的位置。而且,我们很快就能到达废弃信号站,恢复通讯后,就能和他们联系了。”

米凡检查完设备,走到林薇身边:“船长,科考设备都已经固定好了,数据也做好了备份,不用担心丢失。不过,能量护盾的修复情况怎么样了?如果风暴加剧,护盾能不能承受住?”

林薇看着能量舱传来的实时数据:“能量护盾已经修复了70%,剩下的30%需要到信号站后才能彻底修复。现在的护盾,应该能承受住风暴的冲击,只要我们尽快到达信号站。”

星越号在星际风暴中艰难地前进,船体时不时会受到能量乱流的冲击,导致剧烈颠簸。指挥舱里的人都紧紧抓着身边的扶手,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

“报告船长!前方发现废弃信号站!”负责观测的船员突然大喊。主屏幕上,一个巨大的金属建筑出现在视野里——这就是地球建造的废弃信号站,外形像一个巨大的卫星天线,表面虽然有些锈迹,但整体结构完好。

林薇松了口气:“太好了!准备停靠在信号站的停泊位!能量部门注意,停靠时要保持护盾稳定,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星越号慢慢靠近信号站,调整姿态,准备停靠。就在这时,一股更强的能量乱流冲击过来,船体猛地一震,能量护盾的破损处再次扩大,通讯设备也发出了“滋滋”的电流声。

“不好!能量护盾破损加剧!”能量部门的船员大喊,“我们需要立刻停靠,否则护盾会彻底失效!”

林薇立刻下令:“全速前进,强行停靠!”

星越号的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全速冲向信号站的停泊位。在距离停泊位还有100米时,船体再次受到冲击,开始偏离航线。

“船长,航线偏离!我们要撞上信号站了!”观测船员大喊。

林薇紧紧握着方向盘,眼睛盯着屏幕:“所有人抓好!我要调整航线!能量部门,把所有能量都集中到引擎上!”

能量部门立刻将能量集中到引擎,星越号的速度瞬间提升,林薇抓住机会,猛地调整方向盘。船体在最后一刻改变了方向,稳稳地停靠在信号站的停泊位上。

“成功了!”指挥舱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林薇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船员们说:“大家辛苦了!现在,能量部门立刻修复护盾和引擎,通讯部门立刻利用信号站的设备恢复通讯,科考团队检查设备是否受损。我们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风暴还会加剧,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

船员和科考人员立刻行动起来。米凡和陈教授带着科考团队,前往各个实验室检查设备。在“技术交流舱”里,他们发现一台存放“恒星能量收集膜”技术资料的设备,因为颠簸出现了故障,数据读取出现了问题。

“怎么办?这台设备里的资料很重要,如果丢失了,我们就无法向地球展示这项技术了。”小张着急地说。

小主,

米凡蹲下身,仔细检查设备的故障部位:“别慌,设备只是数据接口松动了,我们可以用地球的‘数据修复仪’来修复。陈老师,您那里有修复仪吗?”

陈教授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黑色的仪器:“这是地球最新的 data修复仪,应该能修复这个故障。”

米凡接过修复仪,将它连接到设备上。修复仪发出绿色的光芒,屏幕上显示“数据修复中”。几分钟后,设备发出“滴滴”的提示音,屏幕上显示“数据恢复正常”。

“太好了!数据保住了!”小张兴奋地大喊。

米凡松了口气:“幸好有地球的修复仪,不然我们就麻烦了。这就是地蓝团队协作的意义,我们各自的技术,能在关键时刻互相帮助。”

通讯部门在信号站的设备支持下,也成功恢复了与蓝顿星和地球的通讯。“船长,我们已经联系上蓝顿星的星际指挥中心和地球的交流中心,他们会派救援飞船来接应我们。”负责通讯的船员汇报。

林薇点点头:“很好!告诉他们我们的位置和情况,让他们尽快赶来。能量部门,护盾和引擎修复得怎么样了?”

“能量护盾已经完全修复,引擎也恢复了80%的动力,足够支撑我们到达救援飞船的接应点。”能量部门的船员回答。

林薇看着主屏幕上的星际风暴数据:“风暴还有一个小时就会到达信号站,我们必须在风暴到达前离开这里。所有人员立刻回到自己的岗位,准备启航!”

船员和科考人员纷纷回到岗位,星越号开始启动引擎,准备离开信号站。陈教授站在舷窗边,看着渐渐远去的废弃信号站,感慨地说:“这个信号站虽然废弃了,但在关键时刻帮了我们大忙。地球和蓝顿星,就像这个信号站一样,在彼此需要的时候,总能伸出援手。”

米凡点点头:“是啊,这次的意外,让我更相信‘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只有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我们才能在浩瀚的宇宙中生存下去,才能实现文明的进步。”

星越号离开信号站后,朝着救援飞船的接应点前进。此时,星际风暴已经开始袭击信号站,信号站在风暴中渐渐被星际云团吞噬。

指挥舱里,主屏幕上显示着救援飞船的位置——距离星越号还有50光年,预计一个小时后到达。

林薇看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在操控杆边缘摩挲着——那里还残留着刚才强行调整航线时留下的温热触感。主屏幕被分割成三个区域:左侧是救援飞船“晨曦号”的实时坐标,代表它的绿色光点正以稳定的速度向星越号靠近,航线旁标注着“剩余50光年,预计58分钟后汇合”的字样;中间是星越号自身的动力输出仪表盘,80%的动力条在淡蓝色的能量光晕中平稳跳动,下方的小字显示“引擎温度正常,能量消耗速率低于预期”;右侧则是星际风暴的动态监测图,代表风暴的紫色云团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废弃信号站,边缘的红色警戒圈距离星越号还有30光年,但风暴前沿的能量乱流已经开始对船体产生微弱的牵引。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通过通讯器传到每个舱室:“各部门注意,保持现有航线稳定,能量部门密切监控引擎状态,通讯部门持续与晨曦号保持联络。我们离接应点越来越近了,只要再坚持一小时,就能和救援团队汇合。”话音刚落,指挥舱里传来各部门整齐的“收到”声,那声音里没有丝毫慌乱,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冷静与坚定。林薇的目光重新落回屏幕上的绿色光点,心中默默想着:这次的意外虽然惊险,但地蓝团队的协作却像精密的仪器般运转,这或许就是文明交流最珍贵的成果——不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人心的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