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群策群力

经过陆则和他团队的人协商,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反击方案。

首先,第一步:釜底抽薪,无效对方专利。

陆则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郭晓鹏和他的团队身上。

“晓鹏,我需要你们证明,他们的专利是无效的。”

郭晓鹏的团队立刻投入了疯狂的工作。他们不仅要分析传习所的产品,更要深入研究津村制药的专利文件。

“他们申请的‘通络贴’专利,虽然配方改了,但核心功效成分和我们的是一样的。”郭晓鹏指着质谱图

“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证据,证明他们的配方和方法,在他们申请专利之前,就已经是‘现有技术’了。”

“现有技术?”陆则问。

“对。”郭晓鹏解释道,“专利法保护的是‘新’的发明。如果一项技术在申请日之前,已经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被公开过,哪怕只是在一本旧书、一篇老论文,甚至一个民间手抄本里,那么这项技术就属于‘现有技术’,任何人都不能再对它申请专利。”

于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寻宝”开始了。

为了寻找出可靠的依据,文献组的成员们泡在国家图书馆和各大中医药大学的古籍部,翻阅泛黄的线装书。

终于,在一本民国时期的《民间验方汇编》中,他们找到了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舒筋活络膏”的方子,其核心成分与津村制药的专利配方惊人地相似,只是辅料略有不同。

这本书的出版日期,比对方的专利申请日早了整整七十年!

而田野调查组的成员也不负所望,通过再次走访了王大夫的家乡,找到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

老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王大夫的爷爷就用一种膏药给村里人治病,她还记得那膏药里有透骨草的味道。

这个口述历史,虽然需要其他证据佐证,但无疑是重要的突破口。

另外,技术分析组则针对津村制药的“制备方法”专利展开了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