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亦眼神微动,放下揉手指的手,点开附件下载,然后戴上了耳机。
耳机里,前奏干净的钢琴声流淌出来,比之前音源模拟的版本多了几分真实的颗粒感和温度。
接着,薛礼的嗓音响起。
不再是薛礼当年歌王鼎盛时期那种清亮高亢、技巧炫目的声音。
而是带着明显沙哑、磨损的质感,甚至在某些高音部分能听出些许的吃力和不稳定。
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赋予了他的声音一种难以言喻的沧桑和故事感。
他唱得很投入,情感充沛,尤其是唱到“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时,那声音里的寂寥与失落,几乎要穿透耳膜。
能听得出来,他是真的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到了这首歌里。
徐亦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
一曲终了,他缓缓睁开眼。
平心而论,薛礼唱得很有感情,甚至可以说过于沉溺了。
他完全陷入了歌曲所描绘的失去与回顾的悲伤与无力中。
徐亦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
他回想着记忆中李宗盛演唱这首歌时的状态。
那不仅仅是对过往的追忆和伤感,更是一种历经千帆后的释然、通透,甚至带着点冷眼旁观的、对自己也对他人的调侃与和解。
是一种“知道了,明白了,也就这样了”的复杂情绪,悲伤底下,还潜藏着继续前行的微弱但坚韧的力量。
而薛礼现在的版本,悲伤有余,但那丝至关重要的、属于过来人的释然和超脱,还略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