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神秘、他的低调,早已成为读者心中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无数人第一时间戴上耳机,点开了那个标注着“红烧肉”名字的音频文件。
一个经过变声器处理、略显低沉平缓但条理异常清晰的男声,在电流的微噪中响起,平静地回答着一个个问题。
问题:《凡人修仙传》开创了“凡人流”,将修真拉下神坛,更贴近普通人的挣扎与奋斗。您创作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答:修真者亦是人。
剥离了无所不能的光环,在资源匮乏、弱肉强食的世界里,那份挣扎求存、渴望突破桎梏的韧性,才是人性最本真的光芒。
我想写的,就是这份“人”在超凡世界里的真实投影。
问题:《诛仙》被誉为古典仙侠情感巅峰,张小凡与碧瑶、陆雪琪的情感纠葛令人动容。您如何看待仙侠世界里的“情”?
答:情,是超越力量的存在。
仙侠世界宏大瑰丽,但真正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些在命运洪流中渺小个体间碰撞出的、无法被力量抹杀的情感火花。
张小凡的执念、碧瑶的牺牲、陆雪琪的隐忍,都是人性在超凡背景下更极致、更纯粹的展现。
问题:《三体》震撼了无数人,尤其是“黑暗森林法则”对宇宙文明的冷酷推演。您构建这套法则的灵感来源和哲学思考是什么?
答:灵感源于对宇宙尺度的敬畏和对文明发展逻辑的推演。
宇宙太大,光年尺度下的交流充满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不确定性。
“黑暗森林”并非宣扬冷酷,而是提出一种基于猜疑和生存本能的、可能的宇宙文明图景。
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与困境,引发对沟通、信任与文明存续的深度思考。
问题:“古筝计划”的想象令人叫绝,将纳米材料的威力与冷酷的战略结合。您如何平衡科幻设定中的科学严谨性与艺术想象力?
答:科幻的魅力在于“科”与“幻”的平衡。
核心设定需有科学逻辑支撑,在此框架内,想象力方可自由驰骋。
“古筝计划”的纳米丝切割,基于材料科学的潜在可能推演,细节力求符合物理原理。
而它的冷酷与震撼,则是艺术想象赋予其的戏剧张力和哲学拷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