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精细化耕作——存量市场的深度价值挖掘

社区服务事业部在收缩战线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保留下的几个标杆社区。苏晴和她的团队不再满足于维护“时间银行”和“连心卡”系统的运转,而是开始尝试构建基于社区的“微生态”。

他们与社区内的便利店、家政公司、维修师傅等本地服务者成立了一个“社区服务联盟”,并开发了一个简单的联盟管理平台。“智伞”利用其数据能力,帮助联盟成员分析社区居民的消费习惯,优化服务品类和定价策略。同时,将“时间币”系统与联盟打通,居民可以用“时间币”兑换联盟商户的折扣或服务。

他们还尝试引入了“社区团购”和“本地农产品直销”等增值业务。与大型电商平台不同,他们的团购基于对邻居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极高的信任度,成交率惊人。这些增值服务不仅带来了额外的佣金收入,更重要的是,将居民、商户、“智伞”平台更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牢固的价值链。社区的商业生态越活跃,“智伞”平台的价值就越大,撤离的成本也就越高。

四、 技术输出的“锤炼”:从项目到产品

技术输出事业部在承担“现金牛”重任的压力下,也开始进行深刻的自我革新。他们意识到,过去那种严重依赖专家经验、每个项目都需要大量定制开发的“顾问式”服务模式,虽然客单价高,但无法规模化,人效低下。

在方哲的指导下,团队开始全力推进“产品化”转型。他们将过去项目中积累的通用需求和技术模块,封装成几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产品包”,例如“金融机构APP安全加固标准套件”、“数据合规治理自动化工具集”等。

这些产品包虽然无法100%满足所有客户需求,但覆盖了80%的常见场景,实施周期短,价格更具竞争力。销售团队不再需要向客户解释复杂的技术原理,而是直接展示产品包的功能和效果。实施团队也只需要进行轻量的配置和调试,大大降低了交付成本和人手依赖。

小主,

这种转变,虽然初期遭遇了部分追求高度定制的老客户的抵触,但却成功打开了中小型客户市场,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和人效的显着提升,稳稳地扛起了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的大旗。

五、 效率的提升:内部管理的极致优化

精细化耕作不仅仅面向客户,也严格应用于内部管理。在陈默的要求下,公司启动了“效率提升百日攻坚”行动。

各部门必须梳理并公示其核心工作的“单位时间产出”。财务部优化了报销流程,将平均审批时间从3天缩短到4小时。人力资源部将招聘周期降低了30%。技术中台将资源申请和交付的平均响应时间缩短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