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他们推出了“能力提升伙伴计划”,为每位在认证中遇到瓶颈的员工,配备一名在该领域等级较高的员工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帮助。
针对老员工,公司设立了“能力转型基金”,支持他们学习新的技能,拓展能力边界。那位运营总监在短暂的消沉后,主动申请加入一个创新项目小组,从零开始学习产品设计和用户研究,虽然起步艰难,但他重新找到了学习的激情和工作的意义。
公司内部的学习氛围空前浓厚。技术分享会、案例研讨会、读书小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员工们讨论的不再是办公室政治和八卦,而是某个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或是如何更好地呈现自己的工作成果以通过认证。
六、 组织活力的迸发
当个体的成长与组织的进化通过“能力认证”这套齿轮紧密咬合、同步转动时,所带来的组织活力是惊人的。
员工们清晰地知道组织需要什么,以及自己该如何努力。工作的驱动因素从外部的“要我干”,变成了内在的“我要成长”。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真正有能力的人被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人岗错配的现象大幅减少。
由于晋升和回报基于客观的能力标准,内部的抱怨和不公感显着下降,组织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大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组织的能力底座开始以可感知的速度变得厚实。每一个员工能力的提升,都在涓滴汇流,增强着整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陈默在一次认证授章仪式上说:“我们正在建造的,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商业大学’。在这里,每个人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我们不仅交付业务成果,更锻造能够应对未来任何挑战的个体能力。这才是‘智伞’能够给予员工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组织永葆活力的终极秘密。”
能力认证体系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智伞”在组织与个体协同进化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将宏观的战略目标,分解为了每个微观个体的成长动力,构建起一个充满韧性、能够持续自我更新的生命型组织。在这片由能力和成长构筑的坚实土壤上,“智伞”未来的故事,拥有了更多值得期待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