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杜家村开荒,少年远智荐老兵

李世民三人心里同时“咯噔”一下,瞬间紧张起来。莫非他临时反悔了?或是要提出什么难以满足的条件?侧殿内的气氛一下子又绷紧了。

只见杜远微微蹙眉,沉吟了片刻,仿佛在仔细推敲着什么,然后才抬起头,眼神清亮而坦诚地看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让在场三位大唐最高决策者都目瞪口呆、完全意想不到的建议:

“老李,朝廷要派人来开荒育种,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举双手赞成。但我有个不情之请,或者说……一个想法,关于朝廷最好派遣什么样的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郎君但说无妨,任何想法都可直言。”李世民按下心中的疑虑,认真地倾身问道。

杜远坐直了身子,语气变得异常郑重,一字一句地说道:“朝廷招募人手时,可否……优先考虑选派那些从军中退下来、身体留有残疾,但尚且具备劳动能力的老兵?”

他顿了顿,看着李世民三人瞬间变得惊愕的表情,详细地解释起自己的理由,条理清晰,思虑深远:

“理由有三:其一,他们曾是军人,纪律性极强,深知令行禁止,远胜于散漫的普通流民,既便于集中管理,更能绝对守住此地的秘密,可靠性无与伦比。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许多人为国征战,负伤致残,归来后生活往往困顿,朝廷的抚恤或许未必能周全到每一个人。让他们来此垦荒,是以工代抚,是以他们的劳动换取温饱乃至未来的富足!这不仅能实实在在解决一部分伤残将士的生计问题,让他们老有所养,活的有尊严,更是朝廷昭示天下、抚慰军心、彰显仁德的善政!必能使军中将士感念陛下恩德,更加效忠。

其三,于此封闭的谷地中,他们不易受外界干扰,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进行育种工作。不知……我这个想法,是否僭越?又是否可行?”

杜远说完,带着几分期待,又带着几分提出非常之请的忐忑,看着李世民三人。他这个想法,既是出于现实的、最优化的考量,内心深处,更是带着一份对保家卫国者的深切敬意与同情。

然而,他这番深思熟虑、条理分明的话语,落在李世民、房玄龄和程咬金耳中,却不啻于又是一道九天惊雷,轰得他们心神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