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针可闻!
所有粮商的眼睛都瞬间瞪大了,呼吸变得粗重无比,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和巨大的震惊!
御笔亲书!金匾荣耀!国子监名额!天下扬名!
这……这哪里是捐粮?这分明是一场通往士族门槛、光宗耀祖的通天阶梯!是他们的财富几乎永远无法换来的、真正的社会地位和尊重!
短暂的死寂之后,如同滚油滴入了冰水,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草民王德发,愿捐粟米一万五千石!”一个胖乎乎的商人率先跳起来,声音因激动而尖锐颤抖。
“一万五也敢争头名?陛下!草民李富贵,愿捐两万石!小麦!”旁边一人立刻不甘示弱地吼道。
“两万一千石!陛下!我家皆是新米!”
“两万三千石!外加三千石菽豆!”
“两万五!”
价格如同脱缰的野马,被不断刷新。商人们面红耳赤,争先恐后,几乎忘记了眼前坐着的是皇帝,完全沉浸在这场用粮食换取家族未来的疯狂竞赛中。有人甚至当场拿出随身携带的算盘(显然是有备而来),噼里啪啦地计算着家底,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权衡着能承受的极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三人稳坐席上,面上保持着平静,心中却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们看着这些平日里锱铢必较的商人,此刻为了那“名”与“前途”,竟如此不惜血本,心中对杜远那小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场面,比任何强征勒逼都要有效千倍万倍!
最终,经过近乎白热化的角逐,来自洛阳、主营漕运的巨商张百万,以捐粮五万八千石的惊人数额,力压群雄,夺得了头名!他激动得几乎晕厥过去,被内侍扶着才勉强站稳,不停地向李世民叩谢。
当晚,仅是这十五家粮商认捐的粮食总额,便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二十八万石!远远超出了李世民最乐观的预期,足以支撑起整个关中地区最难熬的寒冬和来年春荒!
李世民当场兑现承诺,命人取来早已备好的笔墨绢帛,挥毫泼墨,为十五名的商人写下对应的匾额题字,并让房玄龄详细记录下名额归属。殿内气氛达到了高潮,商人们捧着墨宝(或承诺),如获至宝,感激涕零,山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消息虽严密封锁,但如此大的动静,终究还是透出了一丝风声。翌日早朝,立刻引发了世家官员们的疯狂围攻和质疑,言辞激烈嚣张,试图阻止这“败坏纲常”之举。
然而,此刻的李世民早已成竹在胸。他面对汹涌的指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将昨日偏殿内的成果(仅透露部分)冷冷道出,最后厉声质问:“尔等在此空谈礼法,可能一夜之间为朕筹措数十万石军粮……赈灾粮?若能,朕即刻罢黜那些商贾!若不能,就给朕闭嘴!”
强大的事实面前,所有的争吵和傲慢都显得苍白无力。世家官员们被这巨大的数字和皇帝罕见的铁腕噎得哑口无言,虽嫉恨交加,却再也无力反驳。
退朝之后,李世民独自站在殿外,望着开始放晴的天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杜家村那小子又一次,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帮他撬动了这僵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