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率先出班,言辞恳切而有力:“陛下,王侍郎此言差矣!杜远之功,岂是‘小功’?其法活人无数,保全我大唐多少粮秣,避免多少饥荒流离?此乃安邦定国之功!赏罚分明,方能激励后来者。若如此大功仅以金银打发,岂不令天下有志之士寒心?”
杜如晦虽面色苍白,仍强撑着道:“陛下,杜远之才,远超其龄。其所献诸策,皆切实可行,惠及当下。朝廷封赏,当论功绩,岂能囿于年齿门第?臣以为,正当厚赏,以示朝廷求贤若渴、不论出身之意!”
长孙无忌则从实际利益出发:“陛下,杜远乃难得之才,其所在杜家村,如今已是新式农具、高产作物乃至此次灭蝗奇策之源。重赏杜远,稳固其心,便是为我大唐保住一处源源不断产出‘神器’与‘良策’的宝地。于国于民,大利也!”
魏征此次也站在了支持的一方,他声如洪钟:“陛下!臣巡察各地,亲眼所见,杜远之法确为救灾第一功!赏当其功,方能教化天下!臣以为,当赏!”
程咬金更是直接,他冲着那帮反对的文臣一瞪眼:“你们这帮穷酸懂个屁!就知道抱着老规矩不放!
杜远那小子不仅救了庄稼,还想出了安置俺们军中老卒的法子!就冲他提议让一千伤残弟兄进杜家村安置这条,俺老程就保定他了!谁再反对,就是跟俺们这些流过血的军汉过不去!”他身后的一众武将也纷纷出声附和,声势浩大。
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这四位文臣领袖和程咬金为首的一众武将的联合坚持下,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被压了下去。李世民见状,心中大定,当即拍板:
“众卿所言甚是有理。杜远之功,实乃大功。朕决定,赐封杜远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其封地便在其本乡杜家村。虽无实权,然可享封地内部分税赋,以示恩荣!”
“开国县男”虽是大唐爵位体系中最低等的从五品爵,但意义非凡,意味着杜远正式迈入了贵族门槛,有了爵位和食邑。对于他目前的年龄和出身而言,这已是破格的重赏,既彰显了功劳,又不过分刺激那些保守势力。
圣旨拟定,用印。李世民想了想,对房玄龄道:“玄龄,便由你,再叫上克明、辅机,嗯…还有知节,你们代朕,去一趟杜家村,宣旨吧。也好…顺便再看看。”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