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规模庞大又新奇独特的工程破土动工,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飞越山水,传到了长安天听,抵达了皇帝李世民的御案。
李世民听闻杜远竟要建造一座闻所未闻的“医院”与“医学院”,甚至还请动了久不闻仙踪的药王孙思邈出山主持,心中一时波澜起伏,既讶异于杜远总能别出心裁、花样百出,又深感欣慰,因为这无疑是惠泽苍生、功在千秋的大善举。
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涟漪随之荡开。
他的三子,吴王李恪,不知从何种渠道捕捉到了这个消息。李恪天资颖悟,文武兼修,但心性却与其他皇子迥异,对朝堂权谋兴致索然,反而对医药、数算、工技等“杂学”充满探究的热情。
他听闻偶像孙思邈竟在杜家村现身,还要开办前所未有的医学院,顿时心潮澎湃,按捺不住,即刻入宫恳求李世民。
“父皇!儿臣泣血叩请,万望父皇恩准,让儿臣前往杜家村,拜在孙神医门下,修习医术!”李恪跪在殿前,目光灼灼如同燃烧的星辰,言辞恳切至极致。
李世民顿时愕然。皇子拜师学医?这简直是亘古未有的奇闻!士农工商,医者虽受敬重,但终究位列方技,并非显学。一国亲王去钻研此道,成何体统?
他当即眉头紧锁,断然拒绝:“胡闹!你是天潢贵胄,当潜心研读圣贤经典,研修治国安邦之策,岂可沉迷于这等方技之术?”
李恪却异常执拗,再度叩首,额角几乎触及冰凉的金砖:“父皇!医道亦是通天之大德!能活人性命,救死扶伤,功德无量!孙神医乃当世真仙,能得他指点,是儿臣几世修来的福分!况且,杜县子兴建医院,普惠万民,儿臣若能学得岐黄妙术,他日亦可为父皇分忧,为黎民解厄,岂不远胜于枯坐明堂、空谈礼法?求父皇成全孩儿之志!”
李世民凝视着这个素来有主见、性格倔强的儿子,心中百感交集。他深知李恪才华横溢,但因其身负前朝隋炀帝外孙的敏感血脉,地位尴尬,未来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格局中恐难有太大作为。
如今他主动选择一条迥异于常人的道路,或许……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避祸远嫌?再者,能与孙思邈、杜远这等世外高人与奇才交往,对李恪自身而言,或许正是一种难得的历练与护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