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功成却喜恩荣厚,身退从知姓字香。

李世民见父亲如此开怀,也笑着尝了一片,亦是点头称善。太上皇已然带头,律法亦被这满院欢声踩在脚下,谁还会在意那不合时宜的旧规?顷刻间,席上筷箸往来交错,笑语欢声与锅中沸腾之声相和,气氛愈加热烈融洽。

酒过三巡,菜尝五味,太子李承乾或许是受这前所未有的轻松家宴感染,又或是真心赏识杜远之能,他举起手中的青瓷酒杯,面向杜远,语气真诚地开口:“杜县子……呃,杜兄,你才华横溢,见识卓绝,屈居于此乡野之地,实在是大材小用,令人扼腕。不若随我返回长安,入主东宫,担任太子洗马或詹事府丞,将来一展胸中抱负,如何?”这无疑是抛出了一根极具分量的橄榄枝,东宫近臣,前途不可限量。

一瞬间,所有目光都汇聚到了杜远身上。

杜远连忙起身,双手举杯回敬,言辞恳切却异常坚定:“承蒙太子殿下厚爱,草民感激不尽!只是草民山野散人,疏懒成性,于朝堂礼仪规制一窍不通,恐难胜任要职,反倒贻误殿下大事。再者,杜家村诸多产业、医学院一摊子事务,千头万绪,也实在离不开人。思来想去,草民或许还是更适合留在这片土地上,为陛下、为殿下、为大唐天下,多种几亩高产田,多烧几窑透亮玻璃,多救几条性命。辜负殿下美意,万望殿下恕罪。”

李承乾眼中明显掠过一丝失望,但见杜远态度坚决,情真意切,也不便强求,只得微微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恰此时,杜远趁热打铁,面向李世民和李渊说道:“陛下,太上皇,今日品尝这鲤鱼火锅,其味鲜美绝伦,实乃人间至味。然而,我大唐律法中却明令禁止捕食此鱼,臣……草民斗胆以为,此律令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鲤’与国姓同音,避讳自是臣民本分,然则因此便严禁天下人享用此等天赐美味,甚至动以刑罚,未免惩处过苛,亦有因噎废食之嫌,徒增民间困扰。可否恳请陛下与太上皇圣心独断,斟酌考量,将此条律法予以废除?如此,既可彰显陛下仁德,恤念民情,亦是美事一桩。”

此言一出,席间顿时有了片刻的寂静。修改律法,关乎国体,绝非儿戏。

李渊闻言,却是抚掌大笑,声若洪钟:“说得好!痛快!朕早就觉得这条规矩迂腐不堪!吃条鱼难道就能撼动我李唐江山了?今日朕就吃了,味道好得很嘛!”他笑着看向杜远,眼神中带着几分自嘲与洒脱:“说起来,这条规矩还是老夫当年在位时定下的,没成想今日反倒给你小子设了道门槛。罢了罢了,既然时移世易,已不合时宜,那就废了它!”

他虽已是太上皇,但《武德律》终究是他主持制订,由他开口废除,最为名正言顺。李世民在一旁微笑颔首,并无丝毫异议。

李渊本是性情豪爽之人,说做便做,当即对随侍在侧的老内侍吩咐道:“取纸笔来!朕今日便下旨,废除《武德律》及《贞观律》中所有禁食鲤鱼之条款!自此,天下百姓,可随意捕食烹饪此鱼,各级官府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