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杜远的路与李泰的“路”

杜远静静地聆听着,心中不禁泛起波澜。史书工笔往往将李泰定格为一个权欲熏心、觊觎储位的阴谋家,却极少触及他作为学者、作为地理学家的另一面。

此刻眼前这个卸下了所有政治伪装,流露出对知识纯粹渴求的李泰,其情感之真切,理想之炽热,反而更接近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人。这或许才是他本性中未被权力完全侵蚀的角落。

就在杜远心生感慨之际,一个绝妙的念头如同暗夜中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的思绪!他正发愁如何将名下通过酿酒、制糖、琉璃等产业迅速积累起的、几乎富可敌国的巨额财富,投入到更能利国利民、且能持续消耗资金的宏大事业中去。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来自后世的发展真谛,此刻无比清晰地浮现出来。大唐现有的驿道系统虽维系着帝国的运转,但地方道路状况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物资流通、信息传递和经济发展。

而眼前这位郁郁不得志的魏王李泰,不正是推动这项浩大工程的最佳人选吗?他热爱地理,精通舆图,由他来主持全国性的道路勘察、规划和修建,简直是专业对口到了极致!更何况他亲王的尊贵身份,足以震慑地方宵小,协调各方资源,畅通无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己出钱,李泰出面牵头,李世民皇帝必然乐见其成——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超级工程!既能帮助李泰实现个人抱负,将其精力引向建设性领域,又能解决自己“钱多烫手”的问题,更能极大夯实大唐帝国的统治根基和经济发展潜力,简直是一石三鸟的绝佳策略!

思及此处,杜远脸上不禁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看向仍沉浸在地理梦想中的李泰,语气变得热切而充满引导性:“殿下有此凌云壮志,欲穷究天地奥秘,实在令杜远敬佩不已!编纂地理巨着,确是流传千古的盛事。不过,殿下可曾想过,欲要真正洞悉地理精髓,最好的方法并非仅仅困守书斋,皓首穷经?”

李泰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略带疑惑:“杜县伯的意思是?”

“读万卷书,终是纸上谈兵;行万里路,方能眼见为实!”杜远目光炯炯,如同燃烧的火焰,“殿下既对山川地貌、州郡物产抱有如此热忱,何不亲自去丈量,去勘探,用双脚去验证书中的记载,用双眼去发现未知的奥秘?躬行实践,方得真知啊!”

李泰眼中闪过一丝向往,随即又被现实束缚,叹道:“行万里路……谈何容易。本王身为亲王,身处樊笼,若无父皇旨意,岂能轻易离京,巡游天下?”

“殿下,此言差矣!”杜远向前倾身,压低了声音,却带着无比的诱惑力,“我有一策,或许不仅能助殿下实现平生抱负,更能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业,名垂青史!”

“不瞒殿下,杜远近年来凭借些许格物之技,积累了些许资财,早有意图报效朝廷,做些利国利民的实事。我愿倾尽家资,资助一项前所未有的宏图伟业——那便是,修路!”

“修路?”李泰一怔。

“非是寻常修桥补路!”杜远语气激昂起来,“而是规划、勘察、修筑连接大唐各道、各主要州府的标准化官道网络!统一路基宽度,改善路面状况,遇山开隧,遇水架桥,大大提高通行效率和运输能力!此举一旦功成,必将极大促进商旅往来,繁荣地方经济,加强中枢对四方之控制,其利泽,将惠及千秋万代!”

李泰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呼吸变得急促,胖胖的身体因激动而微微前倾:“修……修通全国的官道?!这……这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