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杜远咆哮李世民。

岂能将这关乎社稷存亡、民族气运的千钧重担,推卸到一个柔弱女子的肩头?!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是天下间最可笑、最可悲、最可耻的事情!”

最后,他猛地踏前一步,虽然手指没有真的碰到李世民,但那灼灼的目光却如同实质,死死盯住李世民的眼睛,一字一句,从牙缝里挤出来,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的重量和滚烫的温度:

“你听好了!我华夏一族,传承千年,脊梁从来就是宁折不弯!一个真正强盛的王朝,一个配得上万国来朝的帝国,就该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魄与决心!

君王,当与国同休戚,与民共命运!守卫的是脚下的每一寸山河,是身后的每一个子民!而不是在强敌压境、危机来临之时,首先想着牺牲一个女子,用她的远嫁和亲去换取那可怜的、短暂的妥协!”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世民无意识地喃喃重复着这十个字,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坎上,让他浑身剧震,灵魂都在颤抖!

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混合着震撼、羞愧、激动与一种被瞬间点燃的、前所未有的豪情,如同岩浆般涌遍他的四肢百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简短的十个字,像一道撕裂黑暗的闪电,精准无比地劈中了他内心深处那份对理想帝王姿态、对强盛帝国气象的所有憧憬与想象!

一旁的房玄龄也彻底呆住了,他手中的茶杯微微倾斜,滚烫的茶水溅出几滴在手背上都浑然未觉。

他只是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这个因为极致的激动而脸色涨红、脖颈上青筋隐现、言辞如刀似剑的年轻人,心中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

这是何等见识!这是何等气魄!这又是何等……炽烈如火的真性情!他宦海沉浮数十载,自诩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有人敢在陛下面前如此毫无顾忌地咆哮,更从未听过有人能将国家尊严、君王责任阐述得如此透彻、如此血性、如此荡气回肠!

这杜远,哪里是什么只会奇技淫巧的乡野村夫,分明是身怀经天纬地之才,胸藏吞吐日月之志的国士、诤臣!

李世民脸上的怒意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难言的神情。他惊于杜远的胆大包天、口无遮拦;喜于他的见识超群、一针见血;

怒其言辞激烈、丝毫不留余地;爱其一片赤诚、全然为国为民的肝胆。几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他胸中激烈碰撞、交织,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的叹息。

他看着因为激动而微微气喘的杜远,眼神复杂无比,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可奈何,但更多的,却是难以抑制的激赏与欣慰:

“好小子……好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你……你真是……让朕说你什么好!”

他摇了摇头,脸上却露出了真正释然、甚至带着几分畅快的笑容:“骂得好!骂得痛快!骂得朕……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是朕……是朕一时被那吐蕃使者的姿态和所谓的难题所惑,只想着如何体面地息事宁人,却险些忘了,这万里江山,千秋社稷,该用我大唐男儿的血性与钢刀去守护,而非依靠一个女子的远嫁和柔情去维系!”

这一刻,李世民和房玄龄心中对杜远的观感,再次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巨变。

他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一个能创造出水泥、报纸、高产作物等“奇技淫巧”的“匠人”或“财神”,更是一个有着铮铮铁骨、满怀赤子之心、敢于在君王面前咆哮的“国士”。

他的这份“真性情”,虽时常让人措手不及,下不来台,却如同一面纤尘不染、光可鉴人的明镜,清晰地照见了他们这些久居庙堂之高的人,内心深处或许早已被权势、权衡与惯性思维所蒙蔽的本心与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