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各部门的头头脑脑都打着哈哈,推三阻四。
“老马,不是我们不配合,你看这设备,都老化了,实在抽不出人手啊。”
“马调研,这笔预算得市里批,我们区财政,您是知道的,比脸都干净。”
马长明也不生气,他也不谈什么大道理。
他就在人家办公室一坐,从兜里掏出个小本本,絮絮叨叨地开始忆苦思甜。
“老刘啊,想当年你刚进城管队,还是我带的你,那时候咱们一起在街上追小贩,你那脚力……”
“小张,你爸跟我可是几十年的老伙计了,当年他还分给我半袋红薯干呢……”
软磨硬泡,人情开路。
这些局长主任,要么是他的老部下,要么欠着他的人情,被他这么一念叨,谁也拉不下脸来。
最后,只能咬着牙,签了字,调了人,批了款。
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在一帮老伙计半推半就的“支援”下,垃圾山的治理工作,竟然真的有条不紊地启动了。
推土机轰鸣,卡车往来,那座盘踞了十几年的“毒瘤”,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办公室里,他正听着自己的门生,省公安厅长祁同伟的汇报。
“老师,我找人打听了一下。孙连城启用的那个马长明,是个快退休的老干部,没什么背景。但他为人踏实,在光明区干了一辈子,人脉极广。这次垃圾山能动起来,全靠他那张老脸。”
高育良扶了扶眼镜,脸上露出饶有兴致的笑容。
他脑海中,一盘大棋已然成型。
李达康用“垃圾山”这步险棋,意图将孙连城置于死地,可谓势大力沉。可孙连城非但没接招,反而看似随意地甩给了马长明这个“无用之人”。
然而,正是这个看似无用的人,却拥有解决这种盘根错节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最强武器——人情和资历。
这比任何行政命令都管用。
孙连城此举,不仅轻松化解了李达康的攻势,还把事情给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