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城的新人设,很快就在市府大院里激起了一圈涟漪。
这涟漪虽小,却精准地荡进了市府办公室主任马建国的眼底。
马建国,人称马主任,一个在机关里浸淫了二十多年的“人精”。
他的专业不是文件处理,也非会议协调,而是“人”。
他能从领导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里,解读出三层截然不同的含义;能从秘书泡茶的水温变化,判断出领导今天的心情指数。
在马建国构建的“人物关系网”里,如今的孙连城,早已不是那个刚从区里调上来的闲散干部。
他是北莞市的“活财神”。
是“猫有猫道”哲学的开创者。
是一面正在冉冉升起的旗帜。
这样的人物,他的办公室,理应是全市机关的“样板间”,是精神文明的“展示窗口”。
可当马建国借着送文件的名义,第一次踏入孙连城的办公室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差点被门槛绊倒。
那张桌子……
与其说是桌子,不如说是一件等待被历史博物馆收容的“出土文物”。
桌面裂着狰狞的豁口,上面贴着一道歪歪扭扭、闪着贼光的透明胶带,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丑陋伤疤。
桌腿微微颤抖,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似乎下一秒就要跪地求饶。
马建国的心脏猛地抽紧。
这成何体统!
这哪里是市领导的办公室?这分明是某个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的传达室!
让那些从京城、从沿海发达地区来的考察团看到,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想,北莞市的领导,竟然在这样一张破桌子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这传出去,丢的不是孙书记一个人的脸,是整个北莞市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