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宵夜,郑开叶并没有立刻回办公室,而是又在院子里散了一会儿步,夜风清冷,却让他因终日伏案而有些昏沉的头脑清醒了不少,他望着夜空稀疏的星辰,思绪飘散开去。

周启的顺利提拔,算是了却了他一桩心事,身边用人得当,才能政令畅通,提高效率,接下来,他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全省发展的大局中去。

“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延伸和风险防范,需要加快布局……”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还要加大……”

“青市那个国家级融合示范区的申报,到了关键阶段,得亲自盯一盯……”

“与朱煜昌的庆市、江渊的中原,在哪些领域可以合作,哪些领域必须竞争,需要更清晰的策略……”

“年底的各项考核、会议、慰问……又是一场硬仗……”

千头万绪,如同潮水般涌来,但郑开叶的眼神却愈发锐利和坚定,他享受这种挑战,享受这种将一方水土、数千万百姓的命运扛在肩上的沉重与荣光。

“周启,”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明天上午的日程,除了那个外资企业座谈会,其他不是很紧要的,能调整的就调整一下,你通知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的主要负责同志,下午三点,到我办公室,我们专题研究一下明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布局和项目抓手。”

“是,省长!我马上落实。”周启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下。

“走吧,回去。”郑开叶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迈开步伐,向着那座依旧亮着不少灯光的办公大楼走去,他的背影在路灯下拉得很长,稳健,沉着,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就在郑开叶在D省政务的海洋中劈波斩浪之际,首都的闵盈盈,也迎来了她人生中一次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邂逅。

闵盈盈正式入职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担任某关键材料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助理,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仿佛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用忙碌填满每一分每一秒,试图将那些纷乱的情绪彻底隔绝在外,实验室、会议室、宿舍,三点一线,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她出色的学术背景、扎实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很快赢得了团队成员的尊重,但也因其近乎苛刻的严谨和不苟言笑的态度,被私下里称为“冰山美人”。

工作之余,她偶尔会回郑家四合院看望苏玉梅和林姿,但绝口不提任何与感情相关的话题,只聊工作,聊行业动态。苏玉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不敢再轻易提起相亲之事,只能变着法子给她炖汤补身体。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已是深冬,首都笼罩在肃杀的寒气中,创新中心园区内的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指向灰蒙蒙的天空。

这天下午,闵盈盈参加完一个跨部门技术协调会,抱着厚厚的资料走在回实验室的走廊上,会议上的争论让她有些疲惫,不同部门间的壁垒和沟通成本,远比她想象中要大。

“闵工,请留步。”一个温和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闵盈盈驻足回头,看到一个穿着深蓝色工装夹克、身形挺拔的年轻男人快步走来。她认得他,是隔壁硬件架构部门的负责人,叫顾北辰,比她早一年入职,在中心内以技术能力超强和性格沉稳内敛着称,他们曾在几次技术讨论会上有过交集,但仅限于工作交流。

“顾工,有事?”闵盈盈停下脚步,语气是惯常的平静,带着一丝工作后的倦意。

顾北辰走到她面前,他鼻梁很高,眉眼深邃,皮肤是常年待在室内的白皙,整个人透着一股干净利落的技术气质,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电路图。

“关于上次讨论的异构集成方案,我这边模拟运行时发现了一个潜在的热管理问题,可能跟你负责的界面材料有关联。”顾北辰开门见山,将平板递过来,指尖在屏幕上几个关键参数上点了点,“你看这里,在极限工况下,热量累积可能会超出你提供数据的上限值百分之五到八。”

他的语气平和,没有任何指责的意味,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探讨。

闵盈盈微微蹙眉,接过平板,仔细看着上面的数据和仿真结果,她对自己的数据很有信心,但顾北辰在硬件仿真方面的权威性也是公认的,凝神看了片刻,她指出:“我的材料数据是在标准封装条件下测得的,如果你的架构导致局部热流密度如此集中,那可能不仅仅是材料的问题,结构设计也需要优化。”

“我同意。”顾北辰点点头,并没有坚持己见,“所以我想,我们需要更紧密地协作,能不能安排一个联合调试?我这边调整结构参数,你那边同步验证材料的实际耐受性,找到最优解,这个节点卡着,后面几个模块的进度都受影响。”

顾北辰的提议非常合理,而且是解决问题的高效途径。闵盈盈虽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