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的爷爷郑卫国是90年代安市传奇人物,所在的T县百分之六十的税收都来自老爷子的工厂。
郑卫国是个老党员,信仰非常之纯粹,毕竟是经历过战火的人。
他还是县里乃至市里出了名的大善人,为人相当仗义疏财,放古代最少也是个孟尝君、范蠡之流。
但慈不掌兵义不掌财,郑卫国在88年时想带动县里发展,造福一方,后来又被一心求政绩的县委书记下了套,帮当时几家濒临破产的工厂进行银行贷款担保。
一个工厂濒临破产不是没道理的,输血不是办法,换血或许还有救。
所以,当自己工厂需要紧跟时代进行产业链升级时,银行来了。
把郑卫国辛辛苦苦准备的生产线升级款都划走了,这时没一个人站出来帮他说话,包括那个吹的天花乱坠,拍着胸脯保证的县委书记。
工厂由此衰败,逐渐被淘汰在历史的尘埃中。
郑卫国一夜之间挺拔的脊背变得有些佝偻,最后只得伤心退休,把企业交给守家技术一流的老二郑安鼎打理,自己每天就在县里转转悠悠无所事事。
老爷子一生帮了无数的人,老家郑村是整个县里最穷的村,早些年饿死人都是常有的事,郑卫国就靠一双手打拼出了一条通往城市的康庄大道。
整个村只要是在城市落户的村民都是郑卫国带出去的,谁家有病有灾几乎都是他自掏腰包解决。
可惜忙了一辈子的人一闲下来就会出问题,老爷子后来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最终稀里糊涂的郁郁而终。
郑安民和苏玉梅后来混到正科级干部也都到龄退休,郑开叶则是随波逐流,上学毕业找工作,刚毕业那几年创业过,失败过,赔了不少。
当时就是想的重振家业,再创辉煌,实际则被现实按在地上来回摩擦,好不容易找个稳定工作,谁知道成了个打工冤魂。
回忆太过琐碎繁杂,再年轻精力旺盛也不能长时间蹲着,郑开叶小心翼翼的从坑位站了起来。
有了不好的记忆,郑开叶起身后先仔细感受下身体的状况,看是否眼冒金星或者两眼发黑,毕竟人不能掉同一个坑两次。
确认自己没有异常后,郑开叶干净利落的收枪入裤。
回到教室,百无聊赖的听着二年级的简单课程。
好不容易的熬到放学,思绪还是没有理清,但既然重来一次,那自己肯定要提前规划好这一世的人生,把老郑家带飞,完成老爷子的未了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