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锋一转,丁烨的语气变得语重心长。
“但是呢,关于利民同志的问题,我认为开叶同志的看法,有些过于急躁,也有些偏颇了。”
“利民同志在白马镇工作十几年,从一个普通干部一步步干到镇长,是经过组织长期考验的。他对白马镇的情况熟悉,对基层工作有经验。说他纵容亲属、甚至当保护伞,这帽子扣得太重了!亲属犯罪,不能等同于干部本人犯罪,这是基本的原则问题。王利民同志或许存在对亲属管教不严、失察的责任,但上升到要立即停职、立案调查、甚至撤换的地步?我认为,这不符合我们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也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稳定。”
丁烨的目光转向林广富,喝了一口水后又说道。
“林书记,白马镇是我县的经济重镇,情况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临阵换将,尤其是在没有铁证证明王利民同志个人存在严重违纪违法的情况下就贸然换将,风险太大!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动荡,影响正在推进的几个重点项目,甚至可能打击一大批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我的意见是,王彪的案子,公安部门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办理!该抓的抓,该判的判!但王利民同志的问题,应该由纪委介入,进行初步核实。如果核实下来,确实存在失职失察,再进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至于是否调整职务,那需要根据纪委的深入调查结论和干部的综合表现,由组织部门按程序慎重研究决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凭一些初步线索和关联关系,就在常委会上搞一票否决!这太草率,也太不尊重组织程序了!”
丁烨的话绵里藏针,看似公允,实则处处在保王利民,将王利民的问题定性为“管教不严、失察”,又强调“稳定”、“重点项目”、“干部积极性”,利用发展大局施压。
主张只让纪委“初步核实”,而非郑开叶要求的“立案调查”和“停职”,试图大事化小。
强调“组织程序”,指责郑开叶“草率”、“不尊重程序”,占据道德制高点。
他这番话,立刻得到了几个明显是丁系一派的附和。